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

ID:5271182

大小:130.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_第1页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_第2页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_第3页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_第4页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1 愚公移山_课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分析_21愚公移山课文分析《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原文无标题。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河阳:黄河的北岸。“河”在上古是黄河的专称。“阴”、“阳”用于表示山、水的位置时——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边。这一段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两山

2、的高大,为下文写愚公移山作铺垫: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定和勇气也就越突出,愚公的形象也就愈高大。写二山的地理位置,用一个“本”字与后文呼应。言外之意是这两座山如今已不在那里了,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3、海之尾,隐士之北。”】..面山:面对着山,“面”在这里用如动词,是对着的意思。汉阴:汉水的南岸,“汉”在上古是汉江的专称。损:削减。诸:兼词,“之于”的合音。尾:末端,这里指渤海的边上。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还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哪里可以放置

4、(挖出来的)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以上为第一层,写愚公为了改善交通不便的境况,向家人提出移山的主张,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分析_21愚公移山获得全家人的支持,并解决了堆放土石的难题。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年且九十”为下文“残年余力”张本,“面山而居”引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这是愚公移山的原因。“聚室而谋”说明愚公想到就做,果断而坚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是“平险”后的美好图景。“杂然相许”说明家人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的。一个“杂”字,突出了家人的热情之高,场面

5、之热烈。“其妻献疑”使文章顿生波澜:“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两个一般疑问句,语气较轻,其中流露出的是愚公的妻子对丈夫身体的担心,对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的关心。可见愚公之妻并不反对移山,只是实实在在地“献疑”。妙就妙在文章不让愚公来直接答复,而让家庭的其他成员纷纷回答“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这既照应了前文的“杂然相许”,显示出全家人对移山这件事的积极热情,又表明愚公一家人在移山的创举上,目标一致、团结一心,愚公的意志已转化为大家的意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6、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遂:连词,于是。荷担者三夫:这是“子孙”的后置宾语。京城氏:姓京城的人,“京城”是复姓。“氏”本来是姓的分支,汉代以后与姓合称,没有了区别。译文:(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姓京城的邻居家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愚公他们)才能往返一次。以上是第二层,略写移山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说明参加移山劳动的人数之少。“叩

7、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劳动的工具十分简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说明运送土石的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一切都表现出移山任务的异常艰巨,衬托出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移山劳动中,京城家的孤儿“跳往助之”,“跳”字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热心参与的态度。这个细节的刻画,具有深长的意义:一方面表明愚公移山的事业不仅得到家人的支持,还得到了众人的拥护,连小孩子也欣然参与;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与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2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分析_21愚公移山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甚矣,汝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