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

ID:5272114

大小:382.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_第1页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_第2页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_第3页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_第4页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第3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2008第35卷Journalof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Vol.35(总第178期)(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78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民间、传承于群体,它的传承不是文本,不是录音和录像,而是以“人”与“群”为载体。群体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参与,直接展演。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传承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一个族群,一个群体。其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传承;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C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575(2008)032008920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众创造并且传承的间。包括:精神文化。“文化是由传递而普遍遗留下去的,(a)口头传统,包括作为其媒介的语言;并且渐次连接于语言媒介的团体传说中。因此,(b)表演艺术;[1]文化在团体中,是一种累积的东西⋯⋯”非物(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作“民间记忆”或者叫“群体(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记忆”。这是因为:首先个体

3、所拥有的文化资源(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是群体给予的;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在一个我们要研究的是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方式是什文化社区内产生,有的时候则是指在一个族群的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征及非物质遗产传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共同参与;再承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具有群体的在谈到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时候,性质,反映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其他族群的价文化部代表我国政府评选了优秀的传承人,中国值观、审美观及文化选择和文化心理,特别是反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也开展了对传承人的保护工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作。我国对口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取得了一定

4、的成果。以往我们的研究往往仅限于民俗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传承的类型件本身,把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媒介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创造的传统文化,其单一的传承者身上,但是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承。为了使人类创造的传统文化传承并非个体的行为,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不至于丧失,联合国根据的,这个生活的“过程则是包括个人、有组织的[2]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活动和互动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不的公约》中发表的最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限于民俗事件本身,各方面的文化媒介被纳入[2]是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

5、民俗活动的视角”。况且就民间讲述者本身来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说,他代表的是一个集体的口述传统。口头非物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质文化遗产这样的集体记忆产生于群体之中,传〔收稿日期〕2007211212〔作者简介〕邢莉(1945-),女(蒙古族),北京市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89承于群体之中,保存在群体之中。在此我们要研根纳普在《通过礼仪》一书中说明任何社会里的究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类型。个人生活,都随着其年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11口头传说和表述的群体传承一个阶段过渡的序列。这种人为的生命时间的

6、制正如生物基因信息的生殖遗传是生物物群得度体现了生命时间的社会性,而这样的仪式是在以不断延续的根本条件一样,人类文化信息的传群体中传承的。例如从新娘的家庭角色来说,婚承是靠思维和语言。语言是一种符号。瑞士心理礼的社会文化空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1娘家学家索绪尔被公认为是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文化空间;21婆家的文化空间;31婚礼举行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看作是现代符号学的奠的文化空间(有时在婆家,有时选择在新人居住基之作。在各种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重要、最的地方,有时另选地点)。在不同的文化空间里,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神话、民间传有各种人担任婚礼中的不同角色,他们的

7、社会角说、民间故事(狭义)、笑话、史诗、叙事歌谣色和过渡礼仪上的角色是不同的,在过渡礼仪等被称为“民间叙事”的传承。这里民间的上,他们的社会角色按照过渡礼仪的程序而有所“间”字具有社会性空间的含义。这里的“民”变化。而新娘(新郎)的过渡礼仪是在特定群体字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建构了空间含义的“民”。的复杂的网络中完成的。事实是特殊的民俗表演这样就构成了传承人与民间相辅相依的关系,没对应着一个民间群体,民俗活动展示了这个群体有相应的语境和民众,民间口头传统就不能传的文化共享的深度,其中包括人们对表演规则和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