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

ID:52745460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1页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2页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3页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4页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而当前我国这种人才极度缺乏。缺少拥有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无法创新学习,无法创新实践,这与我国的发展极不相符。作为通用技术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素养,特别是创新索质的培养,就成了当务之急。关键词:通用技术;现状;创新精神;培养日标一、学生创新精神现状1•创新精神的界定创新一般是指提供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和事物,而不是模仿和简单的加工改造。表现形式往往为:提供新理念、新观点、新思维,提供新产品、新模式、新流程

2、。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2.学牛的创新精神出发点的寻找现在的高中生,因为学习任务重等原因,创新精神相对來说还比较缺乏。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指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创新的触发点,例如:在“设计分析”的“人、物、环境”教学中,如何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敢于标新立异?二、通用技术课程培养目标通用技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呈现具体日标。而这些目标都离不开创新,需耍具备创新

3、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乐于创新的情感,敢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通用技术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才会真正喜欢学习,才会创新学习,创新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创新学习方法,以及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三、创新精神培养的可行性分析关于通用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1・学习的主体性高屮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好强心,好奇心与好强心既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创新的原动力,这是开展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慕础。

4、高中生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敢于质疑,喜欢争论,这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精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广泛开展创新精神培养。2•通用技术的实用性和学习性通用技术有别于专业技术,体现基础性与通用性,其中很多知识都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实用性强,且通俗易懂,这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知识的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平台。通用技术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学生能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与创新,用实践与创新来验证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也是创新精神的最终体现。2

5、•培养创新精神的可能性这种创新是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而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种学习方式深受学生们欢迎,许多与实际相结合的技术都是通过实践获取的,也是通过实践落实的。四、培养创新精神之我见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内驱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追求。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创设情境,点燃思维的火

6、花,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进行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常问学生是否有疑问,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有时学生不会提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完某个内容时,来个“回马枪”,对学生口认为掌握的内容问个“为什么”“如果不这样,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吗?”鼓励学生打破框框,多角度质疑,标新立异质疑。时间长了,也就培

7、养了学生的质疑习惯与质疑能力。当学生有了质疑习惯与质疑能力,那么在学习过程屮就会不断地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1•多形式多途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来源于实践,乂服务于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与应用。我们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基础知识之上,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结合实践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老师要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多形式、多途径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屮巩固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实践活动与

8、个人实践活动的结合形式,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老师带队到校外活动与试验室活动等途径,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意识等,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参考文献:[1]刘陆信•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M]•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2002(4):15-2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