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

ID:52792653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30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_第1页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_第2页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_第3页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_第4页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油层:若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将该储层称为含油气层或油层。此章讲的油层非均质性,实际是指储层非均质性。在油气藏的形成中,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诸条件缺一不可。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研究储层是研究油气藏的核心,储层是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其特征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表征的核心内容。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

2、它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储层的非均质性。1.沉积作用的影响无论是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环境不同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沉积条件不同,造成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粒度、分选程度、堆积和充填形式、胶结类型、砂体形态、侧向连续性、纵向连通性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内部结构、层理构造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有不同程度差异,即存在非均质性。2.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形成、保存和破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溶解作

3、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集性能变好;压实作用使储层变致密,储集性能变差。3.构造作用的影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断层和裂缝也对储层非均质性有一定影响。垂直和较大角度的断层由于其封闭性,不但可以使原来连通的地层错开,变成不连通,也可以由于其开启性使不同年代的地层串通起来,这就增加了储层非均质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一些延伸很远的裂缝若不密封,可能使水沿裂缝串流,造成严重的平面矛盾,降低油田的开发效果。例如扶余油田。9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总之,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绝对的,而均质是相对的。一般陆相储层的非均质程

4、度要高于海相储层。而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来自陆相沉积地层,且绝大多数为注水开发。因此,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好坏。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一般将储层非均质性分为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两大类,而宏观非均质性又包括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是指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宏观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微观非均质性(一)宏观非均质性1.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

5、化。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程度、最高渗透率段所处的位置、层内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及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层内不连续的泥质薄夹层的分布。层内非均质性是直接控制和影响单砂层储层内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键地质因素。2.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它直接关系到注入剂的波及效率。1)砂体几何形态砂体几何形态是砂体各向大小的相对反映。砂体几何形态的地质描述一般以长宽比进行分类。①席状砂体:长宽比近似于1:1,平面上是等轴状。②土豆状砂体:长

6、宽比小于3:1。③带状砂体:长宽比3:1~20:1之间。④鞋带状砂体:长宽比大于20:1。⑤不规则砂体:形态不规则,一般有一个主要延伸方向。2)砂体规模及各向连续性重点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一般描述砂体长度,砂体宽度或宽厚比,也可用钻遇率来表征。按延伸长度可将砂体分为五级:一级:砂体延伸大于2000m,连续性极好。二级:砂体延伸1600~2000m,连续性好。三级:砂体延伸600~1600m,连续性中等。四级:砂体延伸300~600m,连续性差。9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十章油层非均质性研究五级:砂体延伸小于

7、300m,连续性极差。钻遇率:表示在一定井网下对砂体的控制程度。钻遇率=(钻遇砂层井数/总井数)╳100%3)砂体的连通性指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互接触连通。可用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和连通系数表示。①砂体配位数:与某一个砂体连通接触的砂体数。。②连通程度:指连通的砂体面积占砂体总面积的百分数。③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4)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编制孔隙度、渗透率及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平面等值线图,表征其平面变化。研究的重点是渗透率的方向性,它直接影响到注入剂的平面波及

8、效率。(三)层间非均质性展问非均质性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的总体研究。3.层间非均质性: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的总体研究。属层系规模的储层描述。包括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以及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即砂体的层间差异。如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的差异。(二)微观非均质性:是指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三、油层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一)研究方法1.数学统计法(概率法)对影响油层非均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