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

ID:5282020

大小:253.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第27卷第5期作物研究431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唐进,林昌明,吉剑,陈兴惠(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江苏海安226600)摘要:2012~2013年在江苏海安对不同机条播行距、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期早播(10月底前)、总施氮量270kg/hm条件下,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165万~180万/hm),采用“六改四”(行距30em)的机条播方式,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为5:1:4或6:1:3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技术组合可作为该地区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方案之一。关键词:小

2、麦;栽培;播种;行距;施肥中图分类号:s512.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80(2013)05-0431-03DOI:10.3969/j.issn,1001-5280.2013.05,04海安县地处苏中,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33(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副区,设4:1:5(B1)、万hm,小麦单产自2008年突破6000kg/hm以5:1:4(B2)、6:1:3(B3)、7:1:2(B4)4个水平。来,连续5年(2008~2012年)统计单产全省第一,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3.2m。其中2011年平均单产达68

3、85kg/hrn,为历史最高施肥水平以超高产为目标,总施N量270kg/hm,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小麦产量水平,实现更高P2O5162kg/hm,K2O162kg/hm,N:P2O5:K2O为水平的突破,选择当地适期早播条件下的基本苗设1:0.6:0.6。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壮蘖肥于4~5叶置,在相同施氮量的水平下,研究行距和不同氮肥运期施用,拔节肥于倒3叶期(叶龄余数2.5左右)施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出超高产用。小麦生产的机播行距和氮肥运筹方式。设计播期10月25日(由于天气原因,实际播种为10月28日),基本苗180万/hm(实

4、际166.651材料与方法万/hm)。1.1试验材料1.3考察内容与数据处理试验于2012~2013年在海安县大公镇姜桥村考察关键生育期茎蘖动态、成熟期植株性状、产进行。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扬辐麦4号。试验量结构及实际产量情况。数据使用Excel软件整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水稻。理,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1.2试验设计2结果与分析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行距(A)为主区。播种采用2BG一6A型小麦免耕条播机。该机设计2.1播种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茎蘖动态的播幅为1.2m(6行,等行距20cm),本试验改为5影响行(“六改五”)和4

5、行(“六改四”)播种,即设24cm本试验年度小麦播后至冬前温度偏低,有效积(A1)和30C1TI(A2)两个行距水平。氮肥运筹方式温393.4Z,分别比上年和常年少130.3、73.3~C,各收稿日期:2013--08--06作者简介:唐进(1976一),男,江苏海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jshaO2008@163.com。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2)135]。432CROPRESEARCH处理冬前苗情均较差。从表1可见,各处理冬前总2.2播种行距与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茎蘖数差异

6、不大,但春后处理A1总茎蘖数多于A2影响处理,且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中,随着前期施肥比例的方差分析表明,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增加,群体总茎蘖数呈上升趋势。从拔节期群体大(F:100.48,=98.5),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小看,处理A2的群体总体上小于Al的群体大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F=5.91.Fo∞=3.49),行距与氮可能是因为行距的增大会使同一种植密度下的行内肥运筹两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F:2.67,Fo小麦群体在单位面积的相对密度增大,导致前期植=3.49)。从表2中LSD法多重比较结果看,不同的株生长竞争激烈,无效分蘖相对

7、较少。从拔节后各氮肥运筹方式其产量间亦存在差异,其中副处理3、处理的群体变化看,处理A2中各副处理群体下降副处理2与副处理4之间的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较Al中各副处理平缓,可能与后期大行距有利的平,但副处理1、2、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通风透光条件有关,最终A2中各处理成穗数比Al表2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中各处理高。说明在低基本苗、高施肥条件下,30cm行距比24cm行距更易取得较高的成穗数,且基肥投入比例高的最终成穗数较多。表1不同时期各处理茎蘖动态(YY/hm)从表3可见,主处理Al中各副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主处理A2中各副处

8、理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处理B1、B2、B3与处理B4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2、B3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二者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