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

ID:5293073

大小:164.8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_第1页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第3O卷第6期中医药信息Vo1.30,No.6,2013Informatio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高恩宇,马伯艳,刘春红,刘德柱,张福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常用到伤寒经方,但又不拘泥于伤寒之方,而是以伤寒之方为基础,结合温热性疾病的症候特征,改伤寒经方为其所用,其对伤寒领悟之深,又对温病研究之透,故将伤寒经方变通应用,机法圆活,融会贯通。关键词:温病条辨;伤寒;吴鞠通中

2、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06(2013)06—0009—02《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该书系统论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述了四时温病的辨证论治,并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l。证理论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此为吴鞠通创立的五承气汤方,其中,新加黄龙汤为吴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温鞠通根据陶节庵《伤寒六书》加减变化而成,其余四承病辨证论治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温病

3、学已经气汤为根据仲景方化裁而成。其宣白承气汤为肺经痰走向成熟,自此形成了一门新的独立学科J。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之肺肠并病证而设;导赤承气汤“三焦”辨证理论的完善是温病学辨证论治体系为热结肠腑,小肠热盛者而设;牛黄承气汤为热人心包的重要突破,而其精妙之处不只此一,细心品读,当收兼阳明腑实证而设;增液承气汤为阳明腑实,热结液亏获甚丰。者而设。以上四承气汤方其共同病证皆为阳明腑实,吴氏在诊病中常用到伤寒经方,但又不拘泥于仲而兼夹症候各有所异,故吴鞠通取伤寒方大黄攻下,针景之方。吴氏以伤寒之方为基础,结合温热性

4、疾病的对兼夹症候各有所施,将伤寒承气法变通应用,可谓师症候特征,改伤寒经方为其所用,机法圆活,融会贯通。古而不泥古。除以上四承气汤外,吴鞠通亦将《伤寒正所谓“以仲景为依归,变化因心,不拘常格,往往神论》中的桃核承气汤去辛温之桂枝、甘缓之甘草,加牡明于法之外,而究不离乎法之中,非有得于仲景之深者丹皮、芍药、当归而成桃仁承气汤。二方同为蓄血证而不能”(《温病条辨》序三),现将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设,桃核承气汤为太阳之表寒不解,人里化热,与血结经方规律总结如下。于下焦,而桃仁承气汤证为外感温热病邪,热毒内陷而1承

5、气法的应用成热与血结证。一病起于寒,一病起于温,故后方减温此法为吴鞠通根据《伤寒论》记载的承气类方剂,热药,加凉血散血之品。针对阳明腑实证基础之上出现的各类症候,经加减化2消痞法的应用裁创立的五承气汤方。此法为吴鞠通以《伤寒论》治疗痞证所用泻心汤《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十七条:阳明温病,下为基础方,根据湿热成痞特征,加减变化而成泻心汤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类方。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三十九条:阳明暑温,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

6、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第六十四条: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作者简介:高恩宇(1983一),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温病加枳实、生姜主之。卷三下焦篇第七十五条:噤口痢,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研究。通讯作者:张福利(1962一),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

7、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温病学理法方药临床与实验研究。加减泻心汤主之。此为吴鞠通创立的三泻心汤类方。收稿日期:2013—03—07其根据《伤寒论》所用的泻心汤方变化而成。《伤寒修回日期:2013—04—10论》所用泻心汤为误下后损伤脾胃之气,邪热内陷,致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30卷第6期Informatio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1.30,No.6,2013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升降失职,故用泻心汤和中降逆消而成。吴鞠通论此条文时阐述此证为内虚湿热下陷而痞。而《温病条

8、辨》之泻心汤类方为湿热互结阻中焦成,“脉右大者,邪从上中而来;左小者,下焦受邪”,而气分而成痞证,两者都因气机不通而成痞证,但病因各仲景列白头翁汤为治热注下焦之证。吴鞠通根据三焦异,故吴鞠通以泻心汤为基础方,去人参、大枣、甘草等辨证理论,点明了邪从中上焦而发,故加入黄芩以清中守中之品,根据湿热中阻的症候特征加减化裁,同中有上焦之热;白芍去除恶血,生新血,且能调血中之气,为异,又同中求异,亦奏良效。治疗血分之药。从此条文可以看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