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

ID:5295309

大小:203.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_第1页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_第2页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_第3页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_第4页
资源描述:

《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4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1.32No.42013年12月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at.Sei.Edition)Dec.2013参数未知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广义同步宁娣(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430074)摘要借助辅助系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参数未知情况下,具有相同维数和不同维数的混沌系统之间的广义同步.此方法主要应用于主从混沌系统函数关系未知的情况,并且通过BarbalatS引理给出了自适应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关键词辅助系统方法;广义同步;超

2、RSssler系统;Chen系统中图分类号0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21(2013)04-0115-04GeneralizedSynchronizationbetweenTwoDiferentChaoticSystemswithUnknownParametersNgDt(College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s,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AbstractInthispaper,weusetheauxiliary-systemapproachtoanalyzeg

3、eneralizedsynchronizationbetweentwodifferentchaoticsystemswiththesameordifferentdimensionwhentheparametersarenotknown.Andthismethodismainlyusedinthesituationthatthefunctionrelationsbetweenthedrivechaoticsystemandresponsechaoticsystemaxenotknown.Adaptivecontrollersandparameterupdatinglawsarederivedba

4、sedonBarbalatSlemma.Numericalsimulationsarefurtherprovidedtoverifythefeasibilityandeffectivenessofthistheoreticalmethod.Keywordsauxiliary—systemapproach;generalizedsynchronization;hyperchaoticR/~sslersystem;Chensystem混沌同步在生物、化学、医学和信息科学领域具法设置控制器主从系统满足给定的函数关系[7,Sl,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自Pecora和Carroll提出了一种而当函数关系未知

5、时,则是通过辅助系统的方法]混沌同步方法以来。,混沌同步受到越来越多的来实现同步,即构造与受控响应系统相同的辅助系关注,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同步方法,如驱动响统,如下:应法、变量耦合法、自适应法、变量反馈法等引.然r=F(),而这些方法都是针对完全同步而言,在实际中难以{=G(,y),【:G(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混沌系统,参数失配和各种失,).真总是存在且不可避免.为此,人们提出了“广义同这里,y,分别是驱动,响应,辅助系统的状态向步”的概念,它比完全同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量.如果对于任意的初值y(0)≠z(0),有limlly(t)广义同步,即在主从混沌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函一z(t)l=0

6、,则称(t)与Y()达到广义同步,也就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能已知,也可能未知.一般是说如果响应系统和辅助系统达到完全同步的话,来说,在函数关系已知时,是通过自适应控制器的方则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达到广义同步.第一种方法收稿日期2013-08-23作者简介宁娣(1981一),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混沌控制、非线性系统、复杂网络,E—marl:ningdi0224@163.corn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QZllOIO)116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在很多文章中已有体现,本文主要利用第二种构造Lyapunov函数:方法来实现主从系统的广义同步,理论分析和

7、数值v(t)=1Te+1(一卢T(一).仿真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由误差系统(6),将(4)、(5)式代人可得:1问题的描述()=e+÷(卢一)=考虑如下数学模型描述的两个非线性动力系e(一Ji}e+g(z(t))一g(y(t)))+(G(。())统,分别作为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G(Y(£)))+1T"一一=)+F(),(1)÷():=g(Y)+G(y)3+u(x,Y),(2)一e+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