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

ID:52968396

大小:802.4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4-05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_第1页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_第2页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_第3页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_第4页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EB病毒感染永清县人民医院儿科1964年Epstein、Barr和Achong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观察到病毒颗粒,称为Epstein-Barr病毒(EBV),又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EBV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浅隐病毒属,是双链DNA病毒。宿主:人类病毒结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主要侵犯B细胞。感染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主要感染B细胞一般认为

2、EBV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B细胞表面,从而感染并转化B细胞。转化后的B细胞引起CTL的免疫应答。CTL的免疫应答EB病毒感染,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6EBV的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EBV早期抗原(EA)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EBV衣壳抗原(VCA)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EBV膜抗原(MA)EBV的中和抗原(gp320)7EBV非增殖性感染包括:潜伏感染恶性转化潜伏感染相关抗原EBV核抗原(EBNA)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潜伏感染膜蛋白(LMP)潜伏感染B

3、细胞的表面抗原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免疫性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

4、起关键作用。10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EBV相关疾病(一)非肿瘤性疾病(二)肿瘤性疾病(三)其它疾病非肿瘤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多为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患

5、者可发生致死性IM,75%的患儿在出生后数周死于IM,幸存者易患者恶性淋巴瘤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2.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activeEBVinfection)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继发于原发EB病毒感染外周血中检测到高EBV-DNA载量和异常的EBV抗体,受损组织内检测到EBV编码的RNA和蛋白没有已知的免疫缺陷3、X性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XLP)是一种罕见的与X染色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仅见于男孩。4.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主要临床表现:高

6、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现象多见。血清学检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抗体缺乏。肿瘤性疾病EBV致瘤谱大,可引起多种淋巴瘤淋巴瘤类: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上皮性肿瘤类:鼻咽癌,胃腺癌,肺癌,乳癌,大肠癌等;新近研究发现在胸腺瘤、胆管癌、平滑肌瘤、肝肉瘤中也可以检测出EBV。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1.定义由EB病毒

7、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2.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者传播途径: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流行病学两个流行病学特点在发达国家,有两个感染高峰第一个:学龄前1-6岁第二个:青春期和青年14-20岁,最终80%-90%成人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感染发生早,两岁时90%血清阳转。3.发病机理EB咽喉部血液全身病毒淋巴结病毒血症淋巴系统B细胞T胞毒性B细胞EBV受体防御反应效应细胞(EBV感染)(表面抗原改变)(CTL)(异常淋巴细胞)唾液侵犯形细胞细成破坏累及3.发病机理从感染EBV到

8、首发症状出现,潜伏期大约30-50天。在口咽部上皮细胞、扁桃体腺窝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增殖感染导致病毒复制和高水平的唾液传播,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感染EBV感染1年后,病毒复制和唾液传播水平会下降,但会持续终身3.发病机理EBV在B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导致全身的感染,同时可以终身潜伏感染在B淋巴细胞中,因为在潜伏感染状态下,B淋巴细胞仅表达很少量的EBV基因,因此可以逃避免疫监视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