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

ID:5298643

大小:376.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7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_第1页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_第2页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_第3页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_第4页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论文:_道德经_道德观念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经道德观念新论姜萌摘要道德经以!自然无为∀和!无弃人∀为思想基点,主张!爱无等差∀之!仁∀;反对作为奴役百姓精神武器的虚假之!义∀,赞成适宜普遍人群行为规范的真正之!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礼∀,但是却内在地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于!礼∀;反对引起伪诈争夺的!智巧∀,但是不反对真朴的知识和智慧;!信∀作为!朴愚∀内涵之一,被视为!道∀之表现和政治秩序的基石。道德经对!仁∀、!义∀、!礼∀、!智∀、!信∀五个观念的论述与儒家的!五常之道∀体系既有歧异,亦有相通之处,构成一个独特并具备深刻含义的道

2、德观念体系。关键词道德经道德观念道家儒家五常之道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0)06-0105-10作者:姜萌,男,1980年生,河南桐柏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生。济南250100梁启超认为周末学术!实以南北两派中分天下,北派之魁,厥惟孔子;南派之魁,厥惟老子;孔学之见排于南,犹老学之见排于北也∀#。此种!孔北老南,对垒互峙∀的观点得到胡适的发扬,认为老子的思想在儒家看来实际就是大逆不道的邪说,孔子对此!非常痛恨∀∃。受这些名家的影响,虽然现当代研究者摆脱了

3、传统的束缚,但也一直强调老、孔思想之不同,而忽略了二者可能存在的思想交集。近年来,学界逐渐有了一些观察老、孔思想共通处的研究,或重新阐述老子!仁义∀观念%,或指出孔子与老子的伦理思想在基本精神方面是相通的&,或发掘老子的!士仪论∀∋,或以为道生养万物就是!仁#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1页。∃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3(55页。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则认为孔子拜老子为师是真,并且认为老子开创了学术,孔子也是接受

4、了老子的学说。%如林国雄:老子道德经的仁义思想,载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4期。&郭永军:论孔子与老子伦理思想的相同互通,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谢扬举:老子论士的修养与古礼,载孔子研究1997第3期。孔子研究2010年第6期爱∀等#。回视百余年来的老子研究,笔者认为,一味把道家看作是儒家的批评者,认为道德经对!仁∀!义∀!礼∀!智∀!信∀的论述完全是对儒家相关主张之攻击的观点固然是走向极端∃,那么无视儒道思想之歧异,强行将二者同化,则可能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纵观

5、历史,思想家们的思想往往是有歧异、有交集,但又各成系统。细细品读道德经,其对!仁∀!义∀!礼∀!智∀!信∀的论述有批评儒家之处,亦有与儒家交集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些论述为道家构建了一个独特的道德观念的内在结构,形成了一个具备深刻含义的道德观念体系%,而!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一语正是把握这一观念体系的关键所在。一周人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最基本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对周代宗法关系纵(父子)横(兄弟)两个方面的伦理概括

6、,体现了既亲亲、又尊尊的原则&。春秋时期,!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宗法等级统治秩序被打乱,在这种社会关系大变动中,出现了!仁∀的观念。!仁∀在春秋时期主要有以下三层意义:首先,!仁∀体现在父子关系上,就是!爱亲∀,也就是!孝∀,如!爱亲之谓仁∀);其次,体现在臣对君的关系上,就是忠君,所谓!仁不怨君∀∗;再次,!仁∀还体现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大国不但不应伐小国,而且应该保护小国+。这三层含义又可概括为!仁之事,即是爱人,即是利他∀一句话,。与儒家将!仁∀视为道德观念体系的核心并使其暗含了等级差

7、别不平等观念的取向不同,在道德经中,尽管对!仁∀的评价高于!义∀和!礼∀,但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语可知,它的重要性在!道∀和#李光福:论老子的仁爱观,载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陈鼓应已对自己!以儒道两家代表对周代礼制文化正反两极∀的观点进行反思,认为以此观点去看儒道的文化观!是过于简单化且失之笼统∀(陈鼓应:先秦道家之礼观,载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夏之卷)。%韩非子−解老已隐约注意此一问题,并从此视角解读老子,然后人多不理解,如梁启雄就以

8、为韩非!不是全用道家思想来解老,而夹杂着一些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于其间∀(梁启雄:韩子浅释,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38页)。&+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28(29页。∋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7页。)∗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64,280页。,冯友兰:三松堂全集卷四,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