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

ID:52996012

大小:140.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9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_第1页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_第2页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_第3页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_第4页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科学难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的科学难题.txt9月20日19时许,北京国贸桥下由东向西主路上,大量的公交车并道驶向辅路,导致后面的车辆拥堵。南方周末10月4日报道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投入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了许多种数学模型,但至今尚未找到公认的建模过程中的首要法则。几个月以来的京藏高速大堵车,一段拥堵可以绵延十数公里,严重时一辆汽车每小时只能挪动大约10公里。车辆驶出拥堵路段之后不久,就又会进入下一个堵车带,如此往复。9月17日的一场小雨中,北京市区的交通也几近瘫痪,拥堵路段达到143条,创下历史记录。中秋节前夕,交通拥堵更是遍地开花

2、,大连市区出现罕见的大塞车,武汉、长春、长沙亦拥堵不堪。模型遭遇挑战交通拥堵和管理并不是新话题。1868年英国伦敦出现第一盏交通灯;大约一个世纪之前机动车开始量产。大量出现的机动车革新了陆路交通,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交通大拥堵。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的庞贝城,交通管理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投入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之中,其中包括了数学、物理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了许多种数学模型,但至今尚未找到公认的建模过程中的首要法则。第1页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的科学难题.txt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机械工程专家盖博·奥罗

3、兹(GáborOrosz)在10月13日的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刊A辑》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交通拥堵模型及它们遇到的挑战。他在文章开头即引用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的故事。那是在1953年,戴森任教于康奈尔大学,他和他的研究生们花费大量精力计算介子-质子散射,得出的结果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他就很高兴地带着自己的计算结果去见费米。费米却问他:“你在计算中用了多少任意参数?”戴森想了一下说:“四个。”费米于是说:“我记得我的朋友约翰·冯·诺依曼过去常常说,有四个参数我就能拟合一

4、头大象,有五个参数我就能让象鼻子摆动。”后来物理学的发展的确证明了戴森当年做的是无用功。交通拥堵的模型中同样存在许多参数。奥罗兹想用这个例子说明,目前的研究方式很容易抓住交通上的某些特性,但也同样很容易遗漏一些必要的特性。《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刊A辑》10月13日这期杂志是“交通拥堵”专刊,其中文章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交通问题,代表了世界上当前从该角度研究交通拥堵的最高水平。第2页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的科学难题.txt>>>本站为百度和谷歌双新闻源,新闻投稿、合作信箱:tranbbs@foxmail.com汽车构成的波浪十几年前,研究人员就提出,本来通畅的道路上

5、会忽然莫名其妙地出现拥堵,而拥堵的传播是以“激波”的形式进行的。2008年,一组日本物理学家在实验场上重现了车流中的激波。研究人员让22辆汽车均匀间隔,在一条230米长的单车道环路上行驶,并且告诉司机以30公里的时速驾驶。起初,车辆之间相安无事,行驶通畅。但没过多久,车辆之间的距离就开始发生变化,一些车“挤压”在一起,道路上车的密度变得不再均匀。随着时间的推进,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有几辆车一度甚至几乎停了下来。前面的车一旦停下,后面的车也跟随停下。这种车辆密度的变化沿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传播,形成了所谓的“激波”。实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辆车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

6、就能导致一场显著拥堵。实验测量出来的激波传播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这个实验向人们解释了,为什么开车时遇到拥堵,常常以为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驶离拥堵路段的时候却发现“什么第3页交通拥堵:远未解决的科学难题.txt都没有发生”。最初可能仅仅是因为某辆车减速或者改道,便形成了向后传播的激波。随后即便始作俑者早已绝尘而去,激波却还在传播,因而后面的车辆会“莫名其妙地”遭遇堵车。有趣的是,系统的研究发现,交通拥堵时车辆一停一走式的“振荡”的传播速度接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大约为每小时21千米,上述实验的结果与此非常接近。在拥堵向后传播的过程中,“停-走”振荡

7、的周期也保持不变。这些现象并不超出科学家的理论预计。但令科学家惊讶的是,“停-走”的振幅发生显著的变化。20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车辆排队在入口匝道处与主路上的车辆汇流时,振荡在匝道传播时其振幅会减小,而在接近出口匝道的地方,振幅则会加大。最近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刊A辑》的另一项研究以一组实测数据具体分析了振荡出现和传播的过程。根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城市环境工程学院乔治·拉瓦尔(JorgeLaval)等人的这项研究,车辆在振荡发生之前很久就开始减速,在他们的数据中,这个“先兆期”持续1分钟。先兆期过后便进入振荡期,振荡以前述的速度逆着车流传播。

8、当振荡传播到大约第20辆车时,车辆便完全停步,这个停步大约持续30秒。第4页交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