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同义词浅析-论文.pdf

古代汉语同义词浅析-论文.pdf

ID:53026547

大小:115.1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4

古代汉语同义词浅析-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同义词浅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35期(总第275期)古代汉语同义词浅析王为民(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浙江宁波315000)古汉语中的同义词数量很多,使用范围很广,情况也很复公元年》:“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太)子,访诸令伊子上。”杂。对同义词的演变情况、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对研究古自,皎,皑,皙。“白”是通称,其他三个词指称范围都窄。《说汉语词汇将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文·白部》:“皎,月之白也”,“皑,霜雪之白也”,“皙,人色白也”。同义词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意义完全相同汉乐府《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

2、云间月。”的词(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数量并不多。“同义”一般意义上说2.程度深浅不同。饥,饿,都表示饥饿。“饥”是一般的饿,即的只是指词在某个义项上相同或相近。我们并不去计较这些词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晁错《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在其它方面有多大的差别。相反我们注意的只是它们意义的重旨。”“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合或交叉部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专书《尔雅》,所用以受到死亡的威胁。《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是说互训的同义词就是这样。《诗经·大

3、雅·云汉》“用余(馀)黎民”的家里有固定产业,即使粮食不足,吃不饱,但不至于饿死。《淮南子·“黎”,《大雅·灵台》“庶民子来”的“庶”,《鲁颂·口宫》“敦商之旅”说山》:“宁一月饥,无一句饿。”这是因为“饥犹可生,饿则至死。”的“旅”都有“众”的意思,因而《尔雅》就把这些字放在一起释为:另外如: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一般了解叫“知”,深“众也。”而不管这些词其它的差异。刻了解叫“识”。也是程度深浅不同。一、形成特点3.感情色彩不同。如上已经说过的“诛,杀,轼”就属于这种1.时代性。古汉语同

4、义词是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类型,因而在此就不在赘述了。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有些词在上古同义,到了中古或近古则4.语法功能的不同。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不同义;反之亦然。例如“好”和“美”,在上古都有“美丽”的意思。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语法功能也没什么不同。但在用作动《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说鬼侯有个女儿长得很美词时,两者的语法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耻”是意动用法,意思丽,《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好女”就是“美女”。另外,上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有

5、动词性词组充当,是表示事情的。《论古“美”字也表示美丽,如《左传·桓公元年》:“美而艳。”但到后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来,“好”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好”不再与“丑”相对,而开始跟师大师,而耻受命焉。”“辱”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坏”、“劣”相对,表示“良”、“优”等这类意思。进一步考证发现,其宾语常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大多数同义词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分化和组合的过程。“美”从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司马迁《报任安书》:

6、”行莫丑于辱先。(先,先羊从大,本义是味道美,相传上古居民以羊为主食,因而有“羊人)两者的宾语都可由“之”承当,“耻”后的“之”代事意思是此大”为美之说。这样看来“美”原和“旨”(味美)同义,而非与“好”或这,是指示代词;“辱”后的“之”代人,是人称代词。《论语·公冶同义。直到“美”发生了离开本义的转化而与“好”的本义组合成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同义;而当“好”也发生本义转化时,它们又由同义变为不同义三、古汉语同义词的运用了。1.连用。同义词的连用常常是为了增加气势或和协音节

7、。(左2.阶级性与社会性。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统治阶级传·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这段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就是同义词连的政策、思想必然反映于一定的词汇当中。例如人死的称谓中,用的最典型的例子。文中所用的同义词有:昏(婚)姻、险阻、恐惧、绥最初应该没什么大异,都称为“死”或用其它的词表示。后来,统静、殄灭、散离、倾覆、荡摇、边疆、芟夷、边陲、阙翦等等。这种连用,治阶级为了区别贵贱高低就规定了不同的说法。《公羊传·隐公也是复音词产生的—个重要的途径。三年》:“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

8、”《礼记·曲2.对用。一般对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句内对用。如《诗礼上》也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目卒,士日不禄,庶人经·邺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再日死。”这种等级森严的区别,以后的正史也相沿袭,如唐代除了一种是偶句对用,特别是在某些具有对偶特点的句式中,同义词皇帝死称“崩”外,还规定官员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的交替使用更为常见。如:“卒”,六品以下以至庶人称“死”,不过,在其它书籍中,也存在一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