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施工措施

试述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施工措施

ID:5303839

大小:130.41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试述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施工措施_第1页
资源描述:

《试述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施工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述建筑基坑支护的安全施工措施游红卫(新疆建工(集团)地启建筑安装公司)摘要:近年来,深基坑的施工目益增多,如何在深基坑施工中提高社会、除积水。经济效益,是建设者常思考的问题,复合土钉综合支护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2.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简便的工艺、快速的施工、经济的造价,已经在全国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广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

2、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安全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2.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O引言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展。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数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十米、

3、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原来的深基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2.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道部位的支护。度重视。2_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1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300

4、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2.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项扔抛物体。坑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

5、、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的实际受力。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2_7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参数取值不;隹,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2.8土方机械严禁

6、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1_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2.9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f~-r-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7、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3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3.1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1.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

8、果与深基坑支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汁体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间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