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

ID:53063192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_第1页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_第2页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_第3页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蚕饲养隔沙育技术探讨摘要:宁南的养蚕业经过历史40余年的艰辛历程,由1965年的以来的年养蚕数百张,到2012年已发展成养蚕24万张,蚕茧达21万担的蚕桑产茧大县。规模大、养蚕多、效益高促进了蚕业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养蚕而言,确保蚕儿健壮无病这是养蚕的关键所在,优质高产是发展蚕业的基本要求,创造效益是最终的冃的。关键词:大蚕养殖;隔沙育;技术蚕业在我县的H益突起也彰显了其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其屮也存在着不利其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劳动力不足形成养蚕管理粗放,消毒不到位,除沙不及时,残存排泄物多,病原物的数量和繁殖速度

2、也在随之增加和快速漫延,直接引发蚕病暴发。桑树施肥、病虫防治以及饲养期的采叶、喂养、消毒防病等环节,在生产管理上出现遗漏或空缺,最终导致食桑不足、消毒不严、营养差、体质弱引发蚕病,形成单产低、质量差、产量减的格局。所以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急需从解决劳动力这一环节如手进行探索,使其既能省力又可减少工序,又能确保蚕体健壮这一途径进行探讨。为此笔者今年在新村乡田湾村进行大蚕隔沙育试验探索。人蚕饲养隔沙育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在大蚕期即四龄五龄蚕饲养期应用幫料折簇或大蚕隔沙网将蚕体与蚕沙相互隔离进行饲养的运用技术,采用这种饲养技术使蚕体与蚕粪隔离,能减少蚕沙量,大大

3、降低蚕座湿度和温度使其不发烧、不发霉、湿度小降低病原物的滋生,减少引发蚕病的机率,同时也可减少出沙次数达到减轻劳动强度,从而节约劳动力,以便更能充分管理其他环节;另外蚕粪与蚕体和桑叶叶脉分离开后更利于收集处理和腐熟,叶脉以便更好的回收利用饲养家畜。1实施方案1)把蚕台上使用的蔑笆折拆掉,在蚕台底面每隔30cm横着绑几根竹子;2)把经过消毒清理干净的折族绷紧绑在蚕台上与预先绑好的竹了网定,每个蚕台可绑2-3个折簇;3)把拆下的蔑芭折用绳绑在距蚕台10cm的下方,并呈一定的倾斜度,以便蚕沙口行滚落;4)把编织布铺在绑好的蔑芭折上,用做收集蚕沙。(2)蚕网

4、蔑折隔沙育1)将蚕台上的蔑折孔距缩小或重编,不让蚕儿从蔑孔自由落下或减少蚕儿下落;也可叠放两个蔑折;2)将蚕用编织布拆下,用木(竹)棍沿两边绷紧绑在蚕台下方,距蚕台10cm,—方固定另一方活动并可随意取下,并成一定倾斜面以便下落的蚕沙自行滚动;3)将四龄五龄蚕在除沙分簸后连同大蚕网一并移入蚕台上;4)这种方法适用丁大蚕期特别在五龄期使用效果较好。2隔沙育方式的实施(1)隔沙育饲养的选点:新村乡出湾村二组(2)实施农户:娄成(3)饲养方式:蚕网蔑折隔沙育和普通育(常规育)对照(4)饲养季节:春、夏、正秋、晩秋(5)调查数据:3存在问题(1)刚入蚕台因未

5、垫放编织布,蚕儿易落入蚕台,但下方有接沙层,不碍于事,但要注意接沙层不能离蚕台太远;也可增加一次给桑后再除沙分簸移入蚕台(2)因饲养至上簇不除蚕沙蚕座内蚕沙太厚,重量增加,需要加周蚕台4采用隔沙育饲养的结论(1)养蚕成效:从饲养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隔沙育饲养从五龄起到上茧未除蚕沙,只在眠起进行了一次起除;普通饲养从五龄到上茧一共进行了两次除沙较隔沙育多进行了一次除沙;从效果上看,尽管饲养量有所增加但单产、公斤茧价、发病情况较低,小样粒数有所减少,特别在晚秋尤其明显,单产差距达8.7公斤,平均公斤茧价在春茧降低了0.15元,这是正常情况,最能说明成效的是

6、后三季在单产、价格、50克养茧都好于普通育,这表明了隔沙育的优势和作用;(2)对整个养蚕产生的作用:①饲养量增加,其它质量和效果反而提高,正好说明减轻了劳动力,增加了效益,这是隔沙育所起的作用和达到的冃的;②同时节约了劳动力,使得管理更精细,最重要的是采用此方法后蚕座内没有了编织布,大大减小了湿度和温度,透气性更好蚕沙不发热、不发霉,减小病原滋生诱发蚕病的可能;③便于蚕沙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