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pdf

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pdf

ID:53077154

大小:189.5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pdf_第1页
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园艺文摘2012年第7期无公害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闫春芳(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62)摘要:总结绥化市北林区大豆根腐病、茵核病、灰斑病、大豆胞囊线虫、蛴蜡类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红蜘蛛、草地螟等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关键词:无公害大豆;病虫害;症状;防治技术大豆病虫害是影响无公害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2大豆菌核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要因素之一,每年因各种病虫害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2.1菌核病危害症状损失巨大。因此科学、及时诊断与防治大豆病虫害,对病斑水浸状,后变浅

2、褐色或近白色。病部以上往往枯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豆生产上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长出絮状白色菌丝,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因年份、栽培地区、品种及管其中杂有黑色鼠粪状菌核。病株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理水平不同而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维管束外露呈乱麻状。绥化市北林区对无公害大豆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是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对无公害大豆生产影响2.2菌核病防治技术最大的虫害主要是蛴螬类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蚜2.2.1农业防治精选良种,彻底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虫、红蜘蛛、草地螟等。核。

3、避免重迎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氮肥不1大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能施用太多,排除田间积水。1.1根腐病的危害症状2.2.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大豆根腐病是大豆苗期根部真菌病害的统称。大豆根50%菌核利可湿性粉N5oo~600倍液每1hm喷雾量450~腐病菌主要有3种,这3种根腐病的病菌都存在土壤中。600kg;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或40%多菌灵胶悬剂1.1.1镰刀菌根腐病它是3种根腐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400~500倍液进行防治。幼苗的根及茎基部产生褐色或红褐色长条不规则病斑。发病

4、3大豆灰斑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轻时,后期可恢复正常,病重时幼苗枯死。病株侧根及须根3.1灰斑病危害症状不发达,或部分坏死,植株矮小,下部叶片提早脱落。此病主要危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灰色1.1.2腐霉根腐病多发生在土壤十分潮湿或有积水的地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块。这种根腐病不及镰刀菌根腐病菌发生普遍,但危害性病重时,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较大,引起出土前或出土后幼苗猝倒、枯死,病菌侵染幼苗迅速枯死。病斑与叶斑相似,为圆形蛙眼状。1.1.3疫霉根腐病病害发生在潮湿或有积水

5、的地块,发3.2灰斑病防治技术病面积不大,但危害性很大。病害除引起出土前后幼苗腐3.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迎茬,合理轮烂外,至分枝期还可危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病斑,以后变作,清除病株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减少越冬菌量。深褐色,病斑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致使病株萎蔫,3.2.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用60%多福合剂按种子重量而后枯死。的0.4%拌种。在大豆花荚期,每1hm用40%多菌灵胶悬剂1.2根腐病防治技术500倍稀释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1.2.1农业防治改进耕作栽培方法,防止土壤板结,

6、及时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o0倍液喷施。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可大幅度减轻根腐病;选用抗病品种。4大豆胞囊线虫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1.2.2药剂防治对大豆根腐病来说,到目前为止,4.1胞囊线虫为害症状还没有彻底防治全生育期根腐病的种衣剂,只能防治苗期主要为害大豆根系,发病初期叶片缺绿、褪色,逐渐的根腐病。用35%多克福种衣剂防治苗期根腐病有较好效果,目前防病效果更好的种衣剂是2.5%适乐时加35%黄化,严重时植株矮化、黄化、瘦弱,干枯而死。大豆胞囊线虫初侵入根系时,根表面出现褐色斑点,被害根部表金阿普隆。皮龟裂,易侵入真

7、菌和细菌腐烂。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是根表有白色或淡黄色如小米粒大小的肉质颗粒。作者简介:闫春芳(1973一),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4.2胞囊线虫防治技术推广工作。4.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迎茬,实行3年一129—CHINESEHORTICULTUREABSTRACTS以上轮作,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适当补充锌、锰等微量元放赤眼蜂灭卵,在成虫产卵盛期放蜂,每1hm放蜂量素,提高大豆抗病能力;大豆茬勤翻耕,减少虫源。30~45万头。4.2.2药剂防治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为1:7呼#种,7大豆蚜虫、红蜘蛛为害症

8、状及防治技术或用3%呋喃丹颗粒~,J75kg/hm,颗粒剂与种子分层施用。7.1蚜虫、红蜘蛛为害症状5蛴螬类地下害虫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大豆蚜虫主要刺吸顶叶、嫩叶、嫩茎的叶液,被害处5.1蛴螬类地下害虫为害症状叶绿色消失,形成鲜黄色不规则斑点,黄斑不断扩大,进幼虫主要取食柔嫩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