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前抛实心球.doc

上手前抛实心球.doc

ID:53128665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上手前抛实心球.doc_第1页
上手前抛实心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上手前抛实心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手前抛实心球  一、教学内容:上手前抛实心球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三、教材分析:  前抛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发展力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

2、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四、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六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模仿、组织纪律好等特点,便于组织调动和传授知识,且通过一节投掷适应练习的课,已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方面有所不足。本课结合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重难点重点:顶腰收腹直臂前甩难点:腰腹力量与上肢协调用力   六、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双手前抛掷实心球的正确动作,体会各种腰腹力量练习方式。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式,使80%以上的同

3、学能掌握如何运用腰腹力量投掷实心球,40%以上的同学能协调腰腹与上肢的动作进行投掷。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发扬集体主义荣誉感。  七、教法与学法  1.收心热身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2.育心强体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模仿练习法、评价法  3.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  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练习法  八、教学流程  (一

4、)收心热身阶段课堂常规2′花样绳操10′根据短绳,设计一组绳操,打开身体各关节再根据不同的时间和次数要求,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及注意力。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工作状态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育心强体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心球投掷练习,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投掷练习。男生使用实球,女生使用排球,提高学习有效性,在地上划出不同的目标线,不同的练习要求达到不同的距离

5、,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目标性。A、直腿坐投掷练习3′方法:采用直腿坐,体会手臂的发力,但投的并不远;有的同学为了使投掷的距离更远,会尝试性的加大上体的摆动幅度,但毕竟从仰位需要花费较大的腹部力量。教师在这个练习中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手臂动作、以及出手的角度。B、跪姿投掷练习3′方法:双膝跪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发现这个姿势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背部的力量,提醒学生不能坐在腿上进行投掷,因为坐腿上腰部的力量会发不出来,只用到腹部的力量。C、单

6、膝跪地投掷练习5′方法:单膝跪地是双膝跪地的延伸和巩固,脚有前后站立,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上体后仰、重心后移,投掷时要有顶腰的动作体现,臀部不能坐在后腿上,体会腰腹的发力。D、双脚开立投掷练习5′方法: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直立、双脚开立,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有了前面几个动作的练习铺垫,学生已基本能正确使用腰腹部力量进行实心球的投掷练习,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高度,解决实心球的出手角度。E、完整动作投掷练习7′方法:通过前面的层层深入的练习,体会完整动作中腰腹发力的重要性,使上手投掷实心球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7、。2.障碍跑7′利用垫子、实心球、排球、短绳设置一定的障碍进行障碍跑目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层层深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三)恢复身心阶段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3′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九、场地器材篮球场、垫子8块、跳绳18根、实心球4个、排球4个  十、效果预计平均心率:120次/分——12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密度:40%—45%

8、  十一、本课特色  1.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上手前抛实心球的腰腹发力。2.女生采用排球,解决了力量不足、动作易变形的难题。3.在不断的挑战中忘却单调的投掷练习带来的苦恼,使学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成效,并留下回味。  4.将素质训练融入到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