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

ID:5313467

大小:283.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_第1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_第2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_第3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12期应用化工Vo1.42No.122013年12月AppliedChemicalIndustryDee.2013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酸钠的研究杜曦,张玉梅,逯盛芳,赵伟刚,黄思凯,何乃普(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在水溶液和,v,Ⅳ一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一步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pH、维生素C(Vc)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ATRP技术可以制备得到数均分子量为6.8kDa以及分散度2.4的聚丙烯酸钠。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丙烯酸;聚丙烯酸钠中图分类号:TQ3

2、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13)12—2138—04Preparationofsodiumpolyacrylateby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technologyDUXi,ZHANGYu—mei,LUSheng-fang,ZHAOWei—gang,HUANGSi—kai,HENai-pu(SchoolofChemistryandBiologicalEngineering,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Sodiumpolyacrylate(P

3、AANa)waspreparedbyonestepvia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ATRP)inamixedsolutionofaqueousmediaandN,N-dimethylformamide(DMF).Theefectsoftemperature,pHandVconthereaction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thatusingATRPtechniquecanbepreparedtogetPAANawhichnumber—averagemolecularweightwas6.8kDaandthepo

4、lydispersi—tywas2.4.‘Keywords: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acrylicacid;sodiumpolyacrylate目前,丙烯酸类聚合物或其嵌段都采用ATRP苛刻要求,让成本远远高于产物的价值。法间接合成。其方法是首先合成聚丙烯酸的酯类或我们采用中和丙烯酸的酸性,在碱性条件下采者其嵌段的酯类,然后通过水解得到聚丙烯酸或其用ATRP法一步由丙烯酸合成丙烯酸聚合物。本文嵌段¨J。在酸性条件下长时间回流水解,再次沉淀分别采用2一溴代异丁酸、2一溴代异丁酸Ⅳ一琥珀酰亚洗涤才能得到产物,必要时还需要高温条件。酯水胺酯为引发剂,制

5、备得到聚丙烯酸钠。解增加了反应的周期和成本。Ashford等通过中和1实验部分甲基丙烯酸单体,在水溶液中使用ATRP法通过酯1.1试剂与仪器类引发剂直接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钠J,省去了水丙烯酸(AA)、溴化亚铜(CuBr)、溴化铜(Cu解。Hideto等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直接由丙烯酸进Br)、Ⅳ,Ⅳ一二甲基甲酰胺(DMF)、氢氧化钠、维生素行了反向ATRP聚合反应,制备出嵌段共聚物聚丙C(Vc)均为分析纯;2-溴代异丁酸(BMA,98%);2,烯酸b一聚苯乙烯。反应在30MPa,45oC下可以2一联吡啶(2,2一bpy,99%);N一羟基琥珀酰亚胺顺利进行,丙烯酸单体、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体可溶

6、(NHS,98%);乙基[3一(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于临界二氧化碳中,而聚合形成的聚丙烯酸则会以盐酸盐(EDAC,>99.0%)。沉淀的形式析出,最终得到分散度2.07的聚合物。DZF一6020真空干燥箱;DF-101S集热式恒温加反应的优点是不用中和单体酸性直接反应,并且也热磁力搅拌器;RE一2000B旋转蒸发仪。省去了聚合酯类的水解步骤。但是高压30MPa的1.22-溴代异丁酸引发丙烯酸ATRP聚合设备要求和作为溶剂的二氧化碳99.5%纯净度的准确称取纯化后CuBr0.052g(0.36mmo1)和收稿日期:2013—09-08修改稿日期:2013—09—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7、基金(2116400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2l2RJZA066);兰州交通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152002)作者简介:杜曦(1988一),男,河北石家庄人,兰州交通大学在渎硕士研究生,师从张玉梅副教授,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合成研究。电话:13609391336,E—mail:duxilzjt@163.corn通讯联系人:张玉梅,E—mail:zhangym@mail.1zjm.Clq;何乃普,E—ma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