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ID:5323460

大小:222.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_第1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_第2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_第3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_第4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2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Vol.28No.22010年3月AgriculturalResearchintheAridAreasMar.2010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刘爽,何文清,严昌荣,刘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通过在山西寿阳地区设置的田间试验,分析比较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等4种耕作措施不同时期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速率、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各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措施除引起旱地农田土壤入渗速率显著降低外,其他物理特

2、性与常规耕作基本一致;免耕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最大,可导致0~10cm表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入渗速率在播前显著降低,但随着生育期推进与其他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同时会引起土壤温度显著降低,播前较常规耕作平均降低2.0℃;浅旋耕措施则在改善表层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入渗速率方面较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措施要好,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常规耕作措施平均能提高10%,但同时会引起40~60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关键词:土壤物理特性;耕作措施;旱地中图分类号:S1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601(2010)0220065206随着我国农业

3、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严峻,以1资料与方法提高土壤库容和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主要目的免耕覆盖、秸秆还田、浅旋耕等多种耕作措施得到了1.1试验地概况[1~3]广泛运用。针对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业生产试验地点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地理位置带来的影响,许多学者主要从农田水分、作物产量等为北纬37°51′,东经113°05′,海拔1130m。属中纬[4~8]方面开展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而在长期采用不度暖温带半湿润偏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同耕作措施后,旱地农田土壤特性发生了一系列的7.4℃,年降雨量474mm,年蒸发量1714mm,干燥度改变,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将为揭示不同耕作技术的在1.3~1.

4、49之间。土壤为褐土,轻壤,土层深厚,作用机理以及有效运用提供科学依据。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7g/kg,全N1.04g/kg,前人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免耕覆盖、秸秆还田等全P0.79g/kg,碱解氮106.4mg/kg,有效磷4.97耕作措施后使得表层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紧实度增mg/kg,有效钾117.2mg/kg,pH为8.4。[9~11]强,进而导致土壤入渗速率降低。也有试验结1.2试验设计果表明这些耕作措施能改良土壤特性,增强土壤入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免耕覆[12~16]渗性能。部分研究结果为大家所共识,但也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3次2有部分研究结

5、果存在一些差异甚至矛盾,如免耕措重复,小区面积为10m×6m=60m。一年一熟,种施下表层土壤入渗速率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又植作物为春玉米,品种为强盛31号。2008年4月得到提高等问题。此外,针对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旱25日播种,10月10日收获。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连续监测和比较分析还很1.3测定指标和方法少。为此,本试验依托国家旱农试验基地自2003年1.3.1土壤紧实度测定采用美国生产的6101FS4月开始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对长期采用数字式土壤紧实度仪进行测定,测定深度为45cm,不同耕作措施后土壤的紧实度、容重、入渗速率、含每2.5cm记录1次,每个小区3次重复。播前测定水量

6、以及温度等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旱地1次,播种后每月测定1次,直至作物收获。农业耕作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收稿日期:2009208231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863课题“山西半干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基地”(2006AA1002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及适度开发研究”(2006BAD29B01);ChallengeProgramonWater&Food“Conservationagricultureforthedry-landareasoftheYellowRiverBasin”;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项目作者简介:刘爽(19

7、80—),男,湖北荆门人,研实员,主要从事旱作节水农业和农田生态环境研究。E2mail:lscat@ieda.org.cn。通讯作者:严昌荣,研究员,主要从事旱作节水农业研究。E2mail:yancr@ieda.org.cn。©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