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

ID:53238458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杨美思马改牛邯郸市邯郸县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17)【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给予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物理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两组比较有显箸差异。结论穴位帖敷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关键词】穴位帖敷疗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2-45-01原发性高血压是以排除其他疾病,单以血压升高为

2、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早期可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疼、头胀、头晕、耳鸣、失眠等。但随着时间延长及病情加重,该病可影响到心、脑、肾等多种重要器官,最终影响到人们的牛活质量。为防止高血压的侵害,现已发明多种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但各种口服药物都或多或少损害到人们的肝脏及肾脏功能,为寻求一种既能控制高血压,又能减少对人体副作用的方法,本人采取局部穴位中药贴敷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共参与病人人数115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1例,年龄30〜75岁之间,高血压病史最短2年,最长20余年,据看病顺序按单双号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例年龄、性别

3、、病程等一般情况以及治疗前主要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牛膝、天麻、钩藤、吴茱萸各10克研面分15次,于晚上睡觉前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涌泉穴、足三里穴,山梔子、黄苓、龙胆•草、桔梗各10克,研面分15次,于晚上睡觉前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百会及太阳穴,于次晨摘下,每晚一次。对照组单独口服卡托普利,25mg3/H口服,以1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1无头痛、头晕、头胀等高血压症状。有效:血压较前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无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主诉。无效:血压无明显下

4、降,且有高血压各种症状存在。有效率以显效+有效计算。2结果2•实验组:明显下降40例,有所下降16例。有效率94.8%。对照组:明显下降30,有所下降14,未下降13。有效率77.1%3讨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从西医学角度:高血压主要机制系总外周血管阻力相对或绝对增高,故为对抗其外周血管阻力,西医发明了多种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既是其中的一种,但其主要的副作用肾脏毒性和粒细胞减少症限制了其量的加大。高血压从中医角度考虑属眩晕的一种。系肝阳上抗型,因长期思虑、郁怒,暗耗肝阴,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故致眩晕。运用中医

5、中药与经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中药,同时采用经络上病下取、下病取上的方法,该病用吴茱萸、牛膝引热下行,使阳亢之火得以下降,黄苓、山梔子、桔梗贴敷于百会使清凉之气得以上升,且阴阳通调,上下通顺,肝胆•得以滋润,故血压可降,且又减少了肝肾损伤的副作用,这些中药物美价廉、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