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doc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doc

ID:53258206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doc_第1页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理学课本重点期末知识整理名词解释,简答题1、阈刺激:指能使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2、阈电位:能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3、内环境:机体的大多数细胞实际上是侵润在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组成的细胞外液中。4、稳态:由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断地代谢,因此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物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5、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运输。6、肺活量:深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7、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

2、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点的容量百分比。9、心排血量:单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10、血型: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11、血压: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2、兴奋性:一切活组织或细胞档期周围环境和条件迅速改变时,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13、反馈:由受控制部分回输到控制部分的信息。1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15、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6、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维

3、生素通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17、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应。二、简答题。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特点:迅速而精准、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较短、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弥散持久。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答:心脏每博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气作用、循环血量与循环系统血管容量的比值。4、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净移动通过载体的

4、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高度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现象通过通道的易化扩散:对转运离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随着蛋白质分子构型的变化使通道处于不同功能状态主动转运:原发性的:细胞来自本能能量的过程;逆浓度差或电位梯度进行继发性的:逆浓度梯度或电位进行;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通过膜上暂时出现的裂孔而能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细胞摄取液体性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细胞摄取固体颗粒的过程。5、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2答:尿的生成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作用

5、,以及尿液的浓缩或稀释作用最后形成尿;因素: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球管平衡。6,食物主要吸收部位在哪里?为什么?答:小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长使物质有充分的吸收时间,小肠黏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绒毛淋巴管有良好的吸收途径。7、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答:胰液胰液除了含有大量水外还含有碳酸氢盐和胰消化酶,碳酸氢盐能够使小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mph环。8、内脏痛的特点有哪些?答: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常呈

6、渐进性增强,但有时也可以迅速转化为剧烈疼痛;定位不准确,定性不清楚,这是内脏痛最为主要的特点,是由于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要比在躯体稀疏得多;但若病变累到胸膜或腹膜时,由于体腔浆膜壁层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疼痛,称体腔壁痛,这种痛与躯体痛类似,定位较准确;对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常有牵涉痛。9、结合临床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答:是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并释放懂得一种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棕酮酰印磷酸脂,它已单分子形式覆盖在肺泡液体表面,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

7、用,其作用是减少吸气阻力有利肺的扩张防止肺泡内液体出现肺水肿稳定大小肺泡的容积10、叙述CO2低O2和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机制?答:Pco2增高血液中的H+也增多,两者共同兴奋使兴奋呼吸的作用大大增强,血液中的H+增多时呼吸增强,肺通气的量增大,CO2排出量增多,血液中的PCO2下降从而抵消了一部分H+兴奋呼吸作用血中的PCO2下降呼吸增强,肺通气量增大CO2排出量增多血中PCO2、H+浓度均降低使低氢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大为减弱11、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形成物质及其生理意义?答: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血浆晶体渗透

8、压由小部分晶体物质形成,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相对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容量中起最重要作用。12、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