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docx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docx

ID:53266228

大小:26.6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葡萄白腐病防治方案简介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在资源县葡萄园地发生较普遍,果实损失率在10-15%,在严重的年份里可损失60%以上,甚至失收,高温高湿季节,该病危害相当严重。病害症状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

2、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病菌生长习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于在13~34℃间均能萌发,在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下,萌发率可达80%。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生活力8~10个月;如果保藏于实验室内,能保持生命力达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对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强的抵抗力。分生孢子萌发需要少量糖分的刺激,所需糖分,最低含量为0.01

3、%,最适为2%,在0.001%的糖量中不能萌发。发病因素果园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雨季来得早,病害发生也早,雨季来迟,病害发生也迟。果园内发生此病后,往往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度发病高峰。一般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特别是风害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盛行。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果穗的部位与发病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有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厘米

4、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又占60%以上。这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防治方案(3)升高结果部位:因地制宜采用棚架式种植,结合绑蔓和疏花疏果,使结果部位尽量提高到40厘米以上,可减少地面病源菌接触的机会,有效地避免病源菌的传染发生。(4)疏花疏果,根据葡萄园的肥力水平和长势情况,结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调节植株的挂果负荷量,避免只追求眼前取得高产的暂时利益,而削弱了葡萄果树生长优势,降低了葡萄的抗病性能。(5)精细管理:加强肥水、摘心、绑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及其它病虫的防治等经常性

5、的田间管理工作。(6)搞好田间清洁卫生:生长季节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田间病源污染和侵染物,结合管理勤加检查,及时剪除早期发现的病果穗、病枝体,收拾干净落地的病粒,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可减少当年再侵染的菌源,减轻病情和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中药防治方案预防方案:①、重点发病月份:辽宁等北方地区一般6—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广东、湖南及上海等地,于5月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②、用药倍数及用药次数:在发病前使用《奥力克—速净》500倍液或靓果安500倍液稀释,进行植株全面喷施。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

6、天喷施1次。治疗方案:发现初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发挥中药治病稳定、长期的优势和化学药剂治病迅速的优势,即《奥力克—速净》50ml+内性强的防治白粉病化学药剂(如苯醚甲环唑)平常用量的1/3—2/3,兑水15公斤,连用2天,即可控制病情,以后采取预防方案进行预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