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ID:53323945

大小:2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3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地区2012高中生物备课资料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容说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来引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教材中“问题探讨”的素材是从正面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导学生从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引出“生物圈Ⅱ号”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上述正反两个实例,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阐释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进一步设问:“为什

2、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可以提出数个实例,让学生讨论生态系统是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的。例如,(1)草原中生活着野兔和狼,由于狼的捕食,野兔数量减少,分析草、野兔、狼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2)为什么森林中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增长?(3)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为什么不会减少?(4)森林局部大火过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请学生按照“思考与讨论”中的要求来解释上述实例,使他们理解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教师可用计算机将上述实例制作成动画来模拟演示反馈

3、调节的过程。教师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大量事例说明。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已为学生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打下了伏笔。“抵抗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请学生比较草原、北极苔原、森林生态系

4、统,抵抗力稳定性谁强谁弱?恢复力稳定性谁高谁低?引导学生认识:一方面,不同的生态系统表现出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取决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时,主要明确以下观点:(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图片、照片、录像片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重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5、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生物圈Ⅱ号”实验资料。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课时安排2课时-9-第1课时,学习生态

6、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2课时,完成制作实验。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

7、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家先

8、看一下问题探讨。(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投影仪显示“生物圈Ⅱ号”)(注:教师应对资料中有关的内容加以补充,如:建造的时间、占地面积、空间大小、投入研究的资金、实验的时间和方法、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师讨论下列问题:问题一: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建造“生物圈Ⅱ号”并进行实验呢?问题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