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系统结构介绍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

ID:5339013

大小:187.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_第1页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_第2页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_第3页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_第4页
资源描述:

《底盘系统结构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底盘系统底盘系统大家常说底盘底盘的,到底底盘是由哪些东西组合而成的?就由大而小先介绍一下,首先最大零件叫车身,然后是悬吊系统,悬吊系统内还有避震系统,而后最重要的是轮胎。说穿了就是这些东西。为什么车身是底盘最大零件,因为现代车厂为了节省成本,所以已经将传统的底盘取消了,现在的悬吊系统都是直接连接于车身上,或者是透过副车架连接于车身上,这样除了省掉底盘的钱之外,也有轻量化的好处。不过缺点就是不够坚固,所以会在车身上装上一堆有的没有的加强梁,以提升车身刚性。至于悬吊系统跟避震系统的分别,我想一般消费者都会将其搞混,一般而言,悬吊臂都是属于悬吊系统,而避震器、弹

2、簧、防倾杆属于避震系统,不过很多时候,避震器也属于悬吊系统,这后面再谈。而不管如何,轮胎永远是最重要的零件,不过这跟车厂无关,而且消费者也可自行换装。一个所谓好的底盘究竟要如何,先不论个人主观的避震系统软硬,一个好的底盘刚性要高,角度控制要精准,这样车子才会遵从驾驶的控制,驾驶也才能了解车身的动态,进而达到安全有乐趣的行车。★底盘详解既然车身是底盘的最大零件,那车身的好坏势必完全主导了底盘好坏,一个好的车身在于拥有高刚性,所谓的高刚性就是不易变形。车辆行走在路上时,用肉眼看起来好象完全没有变形,但实际上都会因为路面的冲击而不断的变形,一但车身变形,车辆就不

3、会听话,不要以为1~2mm的变形没什么,它会让你在高速时难以驾驭车辆,因为在高速时,你对车辆的操控也不到10mm,这就是为什么各汽车媒体常说,车身刚性对于高速行驶的稳定性有绝对性的影响。不过这里所指的车身刚性与安全性无关,若是真的要作,当然可以作出一台拥有极佳操控性却没安全性的车身,反之亦然。所以车身的操控刚性是不可能由撞击测试中看出来的,车身的操控刚性通常跟扭曲刚性有关,测试法为固定车身某一端点,然后对对角线上的端点施力,求得车辆的变形角度,单位为Nm/deg,这就是各车厂在车辆改款时常说的车身刚性又提升多少%的计量单位,可惜的是全世界车厂对于这个数字保

4、密到家,使得车身刚性比较只能流于试车的主观印象,而没有科学的数据比较,再加上悬吊及避震的模糊化之后,车身刚性变成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谎言攻讦不断的罗生门了。不过,不论车身刚性再高,若是直接将悬吊臂接于车身上,也会因为应力集中现象,而产生过多的局部变形,所以最好装上刚性更高的副车架,将来自悬吊臂的力量透过副车架,分散到更多的车身上以降低车身的变形量,所以高价一点的车都会不吝啬装上副车架,来降低车身所承受的压力。悬吊系统向来是底盘中最变化多端的地方了,因为除了刚性的考量外,角度控制也是一大挑战,先说最简当的转向控制,有的车就能作到近乎实时的反应,有的车转动方向盘

5、过后约一秒才有反应(AOL真的试过这种车),会有这种差别主要还是刚性问题,刚性不足的车身和悬吊会先变形吸收掉你的转向动作,然后再反弹出来,开到这种车会让人有一种不安定感,实际上是不信赖感,另外也会因为初期的转向动作被吃掉,所以驾驶人的方向盘会多转一些,导致转向后期的离心力太大导致失控,这种车开久了驾驶技术就会错误,导致容易发生低速失控的事件。当然除了最基础的转向控制之外,悬吊系统也控制着车轮各种的角度,有关车轮的角度很多,有外倾角、后倾角、内倾角、前束角等。外倾角决定轮胎的接地角度,理论上而言是0°,但车子过弯时会侧倾,长久下去轮胎外部磨损会比较严重,所以

6、多设定一点负值,也可让车在过弯时稳定一点,至于设多少就看各厂经验决定,不过原厂设定不适合太保守或太暴力的人,所以根据自己的开车需求,要求轮胎行作出自己的定位角度是比较好的做法。后倾角是非常重要的角度,它影响着你对车辆转向时的感觉,后倾角的作用为让前车轮朝向力的方向,这听起来是蛮模糊的,所以用实例解释吧!在直行时,力量是朝前或是朝后的,所以车轮是朝前方的,在过弯时,车轮承受到过弯时的离心力,也会让车轮朝向离心力的方向,在甩尾时,前轮也会朝向甩尾的方向,于是你知道了为什么出弯的时候可放掉方向盘的原因了。不过后倾角越大,相对的驾驶人要更用力的转动方向盘,所以在前

7、轮有驱动力的车上,后倾角通常只有1~3°,而后驱车通常有5~10°。既然前驱车的后倾角很小,那直进稳定就会不足,所以内倾角就出现了,内倾角的作用为让车轮朝前,以补足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而这个内倾角所产生的直进力量为负重乘以sin(内倾角)。另外内倾角跟外倾角的夹角为包容角,这个角度不重要,重要的是该角投影到地面的长度,该长度称为轮胎摩擦半径,该半径大小影响着路面感的多寡,不过太多也会造成转向阻力。不过改变轮胎直径或轮框offset值都会改变摩擦半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前轮不要乱换的原因。前束角国内多称为前束,因为以前日系车多以mm为单位,不过现在几乎都是以

8、角度为单位了。前束角的作用为让两侧车轮有向内的力量,藉此稳定住车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