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ID:5346302

大小:268.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_第1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_第2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l;z鸯{毫橱·●2010年第1O期(管理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米唐琳江先华【摘要】网络信.g-;t~术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在大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应用自主学习这一科学的学习方式,从改变德育教学的学习观念、构建网络德育环境、提高大学生德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德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方式;教学观念;德育环境一、网络环境下创新德育

2、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其次是本科(26.3%)和大专(24.4%),本科及本科德育是人类教育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要是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比例为29.2%。用户职业特征,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我国从小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5.1%,其次是企学低年级到大学都开设了德育的系列课程,从被教育业单位丁作人员,占总数的29.7%。从以上的调查结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分目标、果显示,我国越来越多的人群在使用互联网,特别是分学段的进行教育和培养。这种传统的以书本为主要广大的学生群体,接受互联网

3、的机会最高。而互联网内容,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方式在我国的德育过程中的开放性、虚拟性、导向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泛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地点的约束,随时收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些的需求,显示HJ明显的滞后性。海量的信息既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带来■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7次了一些思想的糟粕。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网络信息环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5年l2月31日,

4、我境中充分吸收有益知识,克服不利影响,成为广大德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1亿人,网民普及率达到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8.5%。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且被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179.1倍,大脑接受,但最大的问题是这种纯灌输式的教学并没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我有接受实践的检验,很难和其他的知识产生联系,不国网民总数的快速增长已被世界所瞩目。网民在结构会把知识加以利用,不能和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的结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5、。用户受教育程度,网民中合起来,形成一种“呆滞的思想”。[21因此,我们应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0.2%,该充分研究网络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自我认可,并进一步确定新的发展目标。2006,(I).f5J宋艳.生活德育模式之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2005,(7).【6】赵惜群.德育生活化模式构建的思考【J].湖南师范参考文献: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1J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7】申来津,房海静.精神激励与德育目标建构[J】.思学出版社,20

6、02.想政治教育,2005,(7).【2]李伯泰,顾海根.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f8】陶行知.q-国教育改造[M].北京:东方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996[3】黎琼锋.试论回归生活的教育学fJ].现代教育科学,2006,(2).【责任编辑:李静】【4】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本文系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枝学院2009教改项目“独立学院网络德育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DD2009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r]唐琳,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

7、0);江先华,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000)·德育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过分类、探究等学习策略,在海量的信息和知识点中发力,从而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接受德现问题,通过学习者内在的动力,获得一种积极的情育的内容。感体验,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二、网络环境下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通过学习来提高学习者的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德育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受到了挑战。网络的出新问题的能力,迎接千变万化的社会变化。虚拟性导致学生在网络上“想干什么就干

8、什么”,“想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自主学习的特征:说什么就说什么”,淡化了传统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学(1)学习者要有目的的学习。研究表明,在有目生在“有道德”和“无道德”之间漂浮不定;法律作的的情况下,即使不指导学生如何做,他们的行为也为社会关系的一种“硬调整”规范,在网络社会中也要比无目的更具有创造性。因此,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表现出效力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