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

ID:53469664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4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_第1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_第2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_第3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_第4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材料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说说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那什么叫传染病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类会传染的疾病。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加和离0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二学校因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屮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一、春季常见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2、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0,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通过粪一口途径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病人皮肤、粘

3、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山、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预防措施:O流行期间,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O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O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O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O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

4、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O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O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U,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驭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又叫“麻疹粘膜斑”);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

5、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糠鉄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o4、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俗称:“痒腮”O是儿童和青少年屮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冬春两季高发,具有高度传染性。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

6、。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C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山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II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

7、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5、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6、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

8、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牛: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下而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