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doc

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doc

ID:53472249

大小:6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4

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doc_第1页
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发表时间:2013・6・716:06:52浅谈中医之“治未病''观引言中医典籍《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Z,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晩乎。"“治未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该种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的医学思想早己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间传统健康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治未

2、病"之内涵①“治未病"之“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是中医的根本思想。治''的含义,即为“管理,治理''。“治未病",大体上说,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一理念主要包含两层内涵:一为未病先防,指的是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也能积极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未病先防'‘强调的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治未病”的另一层内涵为既病防变,指的是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

3、握时机,趁早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改点突出了要根据疾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预见性治疗的关键性。故小医“治未病''观的核心思想还是在于:希望人们日常生活中能注重保养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抗邪能力,并以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阴阳则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可谓是最健康的,这时才能有机会真正达到“治未病”的理想境界。①顺应自然,未病先防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此消彼长的规律。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开篇

4、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是讲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致使气机逆乱。中医学还认为,脾胃喜暖恶寒,滋腻碍脾,所以要少食生冷肥腻之品。我们现代科学饮食倡导的清淡、节制、少油、忌冷等理念正是源于此道。总体上说,节制饮食,则会五脏和平、血气滋荣,精神健爽,自然能够得以延年益寿。《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中医学认为,外邪是致使人体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口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太过,侵袭人体就为“邪气二邪气从外侵犯皮肤,再至筋肉,过经脉,人脏腑

5、,一步步深入,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未病之前内养正气,慎避外邪就变得格外地重要。《素问•六元止纪大论》有云:“避虚邪以安其正二现代不少中老年人以气功锻炼来吐故纳新,养气纳气想必就是对这一理念的一种实践。④修身养心,调摄情志诸多养生之中,最重耍的一点当属“养心雹“一生淡泊养心机"着实为至高的精神境界。人都不乏七情六欲,可《素问•阴阻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说明精神的损伤会使人致病。“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Z

6、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S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徳、养心立徳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恬恢虐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换言之,我们面对十之八九之“人生不如意",就应当及时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来面对世事,笑口常开,延年益寿。᠋&践行“治未病”理念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简而言

7、Z,即是将工作重心由“治已病”转向了“治未病”。的确,时代在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疾病,世卫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在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增强,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身心俱疲,时常精神颓靡。目前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群正在与日俱增。据统计,2006年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疾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o专家认为,如果身

8、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通过合理的T预和预防,往往能使机体恢复健康。故“治未病”的践行其实对亚健康人群最为适合。专家称,调整阴阳失衡状态,是治疗亚健康总的指导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等养生之术,是平常自我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对于亚健康的治疗,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将疾病扼杀在荫芽状态,创造并维持一种高质量的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