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论文.pdf

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论文.pdf

ID:53566572

大小:137.9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8

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01期大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赵强段伟(镇原县农技中心,甘肃庆阳744500)摘要:大豆全膜垄作沟播栽培技术是大豆高产的一项创新技术,而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对大豆全膜垄作沟播栽培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全膜垄作沟播大豆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不同密度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水平中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且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加,而对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无显著影响。适宜的田问密度配置方式为行距40cm,株距l0~12cm,最佳田间配置方式为行距40cm.株距12cm

2、。关键词:大豆;全膜垄作沟播;密度;产量大豆生产是群体生产,不同的群体密度对大豆个体1.4.1叶面积指数测定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叶面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同。建立合理的田间群体结积,从始花期开始,每隔15d测定1次。通过折算单位构,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对环境资土地面积的叶面积求得叶面积指数。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大豆群体的1.4.2产量测定收获时对每个小区去除边行,收中合理摆布和密度范围是由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生产条间6行计产,实打实收,测定面积14.40m,然后将其折件决定的,合理密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

3、量。目前,大豆全算成667m。产量。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推广应用,并1.4.3室内考种大豆成熟后.每小区随机抽取l0获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本研究结合当前我县采用此株。测定株高、节数、分指数、分枝量、结荚高度、单株有效项新技术进行大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的生产形势。对大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豆全膜覆盖垄作沟播栽培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以期2结果与分析充分发挥大豆生产优势,为大豆高产栽培的合理密度提2.1不同密度对大豆单株叶面积动态的影响供科学依据。大豆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叶面积有一定的影响。1材

4、料与方法只有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大豆才能保持合理的叶面积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1年5月一2011年9月系数,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地力和光28日在镇原县孟坝镇峁合村进行,海拔1425m,年均气能.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群体生产性能得到最温9.5℃,年降雨量460舢,土壤为黑垆土,肥力中等,大发挥,从而提高产量。大豆群体叶面积指数是衡量群地势平坦,前茬为玉米。土壤有机质15.14g/kg,速效氮体结构的主要指标。叶面积指数过大、过小都难获得高96.67mg/kg,速效磷19.18mg/kg,速效钾182.65mg/

5、kg,产。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是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基土壤pH7.7。础。笔者在大豆出苗后对不同密度大豆在不同时期的叶1.2供试品种沈豆8号。面积指数进行了测定(表1)。1.3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行距统一表1大豆全膜垄作沟播不同密度单株叶面积指数为40cm,株距分别为①10am,②12am,⑧14am,④16am。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为8行区,行宽40am,行长6m。面积为6m×3.20m。播种前进行浅旋耕整地,随整地均匀撒施农家肥4000kg/667m。。等行距起垄,在播种沟内均匀撒施尿素(N46%)45kg/66

6、7m2,过磷酸钙(P20512%)55kg/667,然后全地面覆盖地膜,采用人工点播.整个生育期人工除草、间苗、定苗2次,田间调查物候期和性状表现。从表1可以看出,全膜垄作沟播大豆不同密度处理1.4测定项目及方法下.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为先逐渐增高最后国农业斜技5住袅2012年第01期又减小.大致呈抛物线形势,生育前期不同处理植株长④产量较低,经新复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处理①和②势基本一致,单株叶面积相差不大,各处理叶面积大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③和④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全膜关系为①>②>⑧>④;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密度对单垄作沟

7、播大豆栽培密度随株距的增大产量有一个增加株叶面积的影响呈显著差异,其中以处理③单株绿叶面的过程,当株距增大到一定值,产量有一个峰值,此后随积最大。随着密度的减小,单株绿叶面积呈显著上升趋株距的增大产量逐渐减小。势,但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减小呈减小趋势。表3大豆全膜垄作沟播不同密度产量处理①和②的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较早,在7月初到达峰值。最大叶面积指数相差不大。分别为4.59和4.57。处理④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较晚且最小,为3.86。这说明群体密度过低,漏光严重,密度过大,个体太多,通风透气不良而使下部叶片过早枯黄脱落。影响后期

8、生长发育,导致产量降低。3结论与讨论2.2不同密度对大豆植株经济性状的影响(1)全膜垄作沟播栽培大豆不同密度对大豆叶面积生长动态有较大的影响.株距小的处理单株叶面积较表2大豆全膜垄作沟播不同密度经济性状统计小,而叶面积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