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

ID:53574564

大小:264.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9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_第1页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_第2页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_第3页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_第4页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矿产地质·41·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韩雪吴广翩(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湛江524018)摘要通过对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烂泥沟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并非围岩,矿床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深部地质过程有密切联系。关键词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滇黔桂、川陕甘一带E。贵州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处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带,属于特大型金矿床。1矿区地质背景烂泥沟金矿处在一个过渡性构造单元的构造环境上,该构造单元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一-I.__j因,::固同I..园t同I..一园ts

2、田s一f,I.__J回sl....-J10I.__J圈“图1烂泥沟金矿区地质简图1.边阳组;2.尼罗组;3.许满组四段;4.许满组三段;5.罗楼组;6.吴家坪组二段;7.吴家坪组一段;8.茅口组;9.栖霞组;10.碱灰岩;11.黄龙一马坪组;12.背斜;13.向斜;14.逆断层及编号;15.剪切断层及编号;16.性质不明断层及编号;17.金矿体及矿化体本文2013年3月收到,4月改回。·42·广东地质(2013)系列深大断裂带。研究表明:烂泥沟金矿床属于断控型金矿床,矿床受古构造及表层区域性构造制约。矿区发育的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有很大的影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

3、透镜状,次为脉状和不规则状,矿体的产状与矿区内断层的产状与走向基本一致]。矿区内总体以北西构造为主,矿床(区)级Nw向构造有烂泥沟向斜及其北侧的林坛背斜,其间发育多条大致平行展布的轴向高角度挤压逆冲断层,挤压断裂破碎带,此为本区最重要的控矿断裂构造。矿区西部近SN向断层为控矿构造,有小规模金矿体赋存其中。矿区中部有NE向断裂若单独出现时只有弱矿化,若与NW向断裂交切时,在断裂交汇部位常有富厚矿柱产出(图1)。在构造变形强烈或者断层破碎带叠加的部位,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在研究区范围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早二叠世栖霞组、茅口组,晚二叠世吴家坪组,早三叠世罗楼组,中三叠世许满组

4、、尼罗组和边阳组,第四系。烂泥沟金矿床主要的赋矿地层为边阳组、次为许满组顶部E。烂泥沟金矿床主要的容矿岩石为砂质沉积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化。黄铁矿化发育于断裂破碎带中,黄铁矿化发育部位,金的含量较高。2金矿床主要特征2.1金矿床地质特征烂泥沟金矿床主要地质特征见表1。表1金矿床地质特征名称地质特征构造背景推覆和逆冲形成的构造三角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压扭性断层赋矿地层岩性喜嚣喜翥的黏土岩矿体特征板状、似板状、层状和透镜状矿石类型原生矿石为主,部分为氧化矿石矿物组合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雄黄、辉锑矿、方解石、石英玉髓和黏土矿物

5、矿石结构、构造星蓑、状蓑晶结构、莓粒结构和粒状结构;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为主金平均品位7.5×10矿床规模特大型金矿2.2金的成矿时代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时代,运用裂变径迹法和电子顺磁共振ESR法测定,裂变径迹年龄为(82.3~83.4)×10a(表2)。该年龄值所对应的地质事件为燕山晚期构造运动。这表明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构造运动有关,可能与该时期发生的深部地质过程有关。矿产地质·43·表2金矿床成矿年龄3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1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样品是在矿区内某处从上部围岩一矿石一下部围岩采集的一组样品。部分元素分析结果注:ESR由成都理工大学地学核

6、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如表3所示。测试。表3部分元素含量表W/10注:样品分析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完成;金元素使用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44·广东地质(2013)(1)矿石聚类分析通过对该矿金矿石所含Au、As、Ag等13个元素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如图2。通过金矿石聚类分析图2可看出,矿石中的Au与Ag的关系较为密切,整体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Au、Ag、Cu、Pb、Zn、Ta等元素属于一类元素组合,说明在金属矿化阶段,Au与这些元素在该区域属于共生或伴生组合,这些元素可以作为Au的主要找矿标志;Co、A

7、s、Sb元素属于另一类元素组合,在聚类分析图中可以看出Au与As、Sb属于不同的元素组合,关系比较疏远。说明Au与As、Sb在成矿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矿化分离[4]。图2矿石元素聚类分析树状图(2)围岩聚类分析围岩包括未被矿化的围岩和弱蚀变的围岩两类,通过对围岩所含Au、As、Ag等l3个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将13个元素分为三大类(图3),可以看出:①Au、C0、Sb、Pb、Ag、T1;②Ni、Zn、Cr、Cu、Ta、Ba③As自成一类。通过对围岩和金矿石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金矿石和围岩中的Au出现在不同的元素组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