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

ID:53581163

大小:1.5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4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_第1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_第2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_第3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_第4页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2第二节工程概况2(一)工程名称2(二)项目建设及服务单位2(三)工程位置3(四)工程特征、规模及承包范围3(五)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3(六)水文地质4第三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5(一)设计概况及注意事项5第四节施工部署及施工工艺5(一)投入的人员、机具5(二)人工挖孔桩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6第五节安全保证措施8(一)组织管理措施8(二)现场安全制度8(三)安全施工技术措施91、设备92、人员93、防有害气体或缺氧104、防物打击与坠落105、安全用电116、流泥、流砂中作业11第六节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备措施12(一

2、)事故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12(二)危险源分析12(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3(四)物资准备13(五)应急响应14第七节文明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16(一)文明施工管理16(二)环境保护16(三)通风、排水、照明及弃土17第八节检查、监督18(一)检查18(二)监督18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2)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图设计(**程设计有限公司);(3)施工合同;(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

3、00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4-2002;(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标准规范;(14)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第二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二)项目建设及服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

4、单位:****施工单位:**(三)工程位置**(四)工程特征、规模及承包范围1、工程特征、规模**总用地面积13970㎡,因前期工程桩施工工艺无法完成所有工程桩施工,剩余14根工程桩未施工,经洽商,改用挖孔桩施工。其中桩径为3根1.2m,1根1.4m,2根2.6m,8根2.8m。本工程人工挖孔桩开挖场地标高为-3.8m,有效桩长约11.8~10.1m,空桩约14.6~12m。2、承包范围经发包人确认的图纸及设计变更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桩、因地质情况造成并经发包人批准的其它桩基工程施工,孔桩内土石方的外运(场地内不得弃土),

5、含配合施工修铺场地内外道路,设备进退场,材料运输,孔内和基坑内部降水排水,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溶洞、裂隙、偏位、流沙、涌泥、涌水、淤泥、塌孔等)地质异常情况,安全文明施工等所有措施费用。主要承包范围包括: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成孔、桩身灌注砼、桩身配筋等。(五)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埋藏地层的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为:1、新近堆积人工填土层素填土:顶部0.2-0.4m为铺路材料,底部0.5~1.0m为种植土。层厚2.10~5.60m,平均厚度3.61m;层顶高程4.60~5.80m。2、全新统海陆交互

6、沉积层(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0.70~6.90m,平均厚层3.60m;层顶高程-4.50~1.77m。(2)中砂:层厚0.80~6.60m,平均厚层2.36m;层顶高程-6.00~3.08m。(3)砾砂:层厚0.80~6.60m,平均层厚2.36m;层顶高程-7.11~2.10m。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1)含砂粉质粘土:层厚1.10~6.30m,平均层厚3.61m;层顶高程-6.45~1.14m。(2)含粘性土砾砂:以砾砂为主,局部相变为圆砾,含少量圆砾及卵石。层厚0.40~5.00m,平均层厚2.25m;层顶高程-7.26

7、~0.61m。(3)圆砾:以圆砾为主,局部为角砾,夹卵石,层厚0.50~3.70m,平均层厚1.70m;层顶高程-8.06~-3.08m。4、第四系残积层砾质粘性土:由下伏基岩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层厚1.60~12.10m,平均层厚6.88m;层顶高程-10.60~-4.94m。5、燕山期早白垩世粗粒花岗岩(1)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合金可钻进。层厚2.10~13.00m,平均层厚5.87m;层顶高程-19.02~-9.74m。(2)强风化粗粒花岗岩:上部呈土柱状,下部多呈砂土状,层厚2.30~17.20m,平均层

8、厚7.91m;层顶高程-28.86~-14.03m。(3)中风化粗粒花岗岩:较难击碎,需金刚石钻进。层厚0.20~5.10m,平均层厚1.08m;层顶高程-39.16~-18.58m。(4)微风化粗粒花岗岩:难击碎,需金刚石钻进。进入该层深度0.28~6.77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