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

ID:53695034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_第1页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_第2页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品德教育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屮播下道德的种子。”从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耍把幼儿教育过程简单化,忽视幼儿德育的长期性。比如,在培养幼儿“谦让”这种品德的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就祈盼通

2、过讲“李小多分果果”和“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谦让”一、二次,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谦让的教育冃的。其实,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耍经历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除了要对幼儿进行一、二次“典型”的教育外,还应该把我们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去,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和观念,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我们的德育要求才有可能真正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德。我们要把幼儿的道德行为问题单纯地归因为道德认识问题。幼儿一出现行为问题,便从认识方面去找原因,并力求从这方

3、面去寻找工作的突破点。其实,幼儿的道德行为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它的心理诱因是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的许多道徳行为问题是由于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表现。比如,一些幼儿上课时总是喜欢捣乱,他们心屮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他们仅仅是想引起老师们对他的关注。但由于我们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幼儿一出现类似的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训斥幼儿甚至惩罚幼儿,这样的教育当然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有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暂时的,因为幼儿的内心需要问题并没有等到解决。重视“挫折教育”,而忽视“成功教育”。吋下,许多知名幼教专家呼

4、吁,一定耍从小对幼儿“挫折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这是对的,也是应该的。而与“挫折教育”相对应的另一种教育——“成功教育”却没有受到人们的相应重视,甚至还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其实“成功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经常失败而口卑及有缺陷的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成功教育”,更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幼儿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因材施予不同成份的教育。幼儿品徳教育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效应”。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园时表现非常好,而一回到家里则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主要是我们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没有求得家

5、庭的合作的缘故。其实,在幼儿阶段,家庭因索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幼儿园的影响还大。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我们幼儿园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营造i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要以“红花”代教育。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么说,“你们今天谁表现好,老师就送一朵小红花给他”等等这类的话。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教师很少对幼儿讲,幼儿只知道那样做可以得到小红花。在现实生活屮,一旦没有“小红花”作刺激物时,幼儿的相应行为就不可能产生。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这种“利诱式”的教育

6、,并不能取得我们期望的德育的真正效果种真正的、内在的、自然的道德的产生。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结合其它教育手段一起使用。在幼儿园实际德育工作中,我们许多幼儿园教师没有真正把那些与时代发展耍求相一致的德育目标当作他们德育实际工作目标,在他们意识深层里,“好孩子”仍然是听话的、守旧的、老实的、安静的;在幼儿园德育实际工作中起作用的主要仍然是这种陈旧观念,她们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标准培养幼儿。又由于我们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结果是“好孩子'女性化'”现象特别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特别关注!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

7、经常地持久地在我们教师中强调徳育目标现代意识,使现代徳育目标意识真正深入她们的内心深处,真正成为她们德育工作的追求冃标。另一方面,就是幼儿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幼儿的实际,过于抽象。比如,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幼儿有爱国主义精神,让幼儿去听去背一些诸如“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屈原投江”等等,让幼儿难以理解的人、事、概念。其实,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耍,同时更应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品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徳教育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