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

ID:53738145

大小:387.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_第1页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_第2页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_第3页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4月社会科学家Mar.,2014(第4期,总第204期)SOCIALSCIENTIST(No.4,GeneralNo.204)【语言与文化】“品味”的变迁:从审美到物质刘玉梅,一,方国武(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2.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品味”概念在中国古今的历史语境中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变迁:一、空间的位移,从艺术领域来到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二、审美心理的变构,从具有审美长度的回味、反思缩短为短暂、即时性的感性愉悦;三、主客体关系的疏离,从情感投射、物我舍一到消费性的物质满足和符号

2、象征。“品味”从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概念转变为当代社会生活的物质主义的时尚表征。关键词:“品味”;物质;消费;情感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4)04—0155—04“品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方式和审美焉。”这里已经直接将生活层面的味同审美相连接,从思维特征。时至今日,经过历史时空的转换,“品味”又相同的口味、相同的声音到审美共同感命题,味道代一次展示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情境中。“品味”概表的是同类的审

3、美特征的共同性。魏晋时代,“味”被念的历史变迁,折射出古典审美文化在当下历史情境用于艺术范畴,如阮籍《乐论》“乾坤易简,故雅乐不中的现实遭遇。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其后,陆机《文赋》“阮目屯羹之遗昧,同朱弦之清祀”,又将“味”引入文论。以一、“品味”概念的世俗化:从艺术领“昧”品诗,则始自钟嵘《诗品》,《诗品序》中“五言居文域到日常生活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其“滋味”说开启了“品味”在文学审美领域的概念运用。唐代司空图承接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品味”的形成经钟嵘以“味”论诗,其论诗专著也以“诗品”为题。不同历了一个从

4、物质感性化的13常生活到艺术化审美的的是,钟嵘《诗品》之“品”在于文学作品的高下优劣等升华。品味一词最初出现在《礼记·少仪》:“问品味。日:级特征,司空图《诗品》之“品”则在于“辨于味”亦即品‘子亟食於某乎?”’表示对食品的“品尝、体味”,后引味,更加强调了“品”主体的审美能动作用,从界定审申为名词,表示“品尝、体味”的对象所具有的品质和美对象的品级到突出审美主体的美感心理,钟嵘的风味。其后,“味”更多地被应用并且延伸到精神领域。“滋味”说也发展成为成熟的中国古典审美“品味”论。《庄子·天地篇》说:“且夫失性有五⋯⋯四日无味浊口,在中国古

5、代,“品味”作为一重要的美学概念,只生使口厉爽。”《孟子·告子章句上》:“口之于味也,有同存于高雅神圣的艺术空间,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收稿日期:2014—02—11基金项目:2011年度苏州大学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编号:5832004311)和2013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108)的阶段性成果;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zs01zd),安徽农业大学文艺学培育学科建设(项目编号:2013zdxk一16),安徽农业大学学科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kx

6、wd201303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玉梅(1976一),女,安徽肥东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国武(1972一),安徽桐城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从事中西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155状态。今天,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新图景的出现,也事实上,今天的“品味”已远离了底层的民众和乡村生就是韦尔施所言的“美学的勃兴”:“把都市的、工业的活的诗性空问。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是和自然的环境整个儿改造成一个超级的审美世界。”

7、⋯追求品味的主体,他们与乡村文化的追求形成了商业“品味”从诗情画意的艺术空问下落,散落于世俗空间的鸿沟。今天“品味”生成于主要服务于中产阶级的文生活层面的各个角落。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影视广告到化工业产品中。所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代替大众文化生活{肖费领域的酒吧剧场、衣食住行,再到物质生产领这个概念,其目的正在于为了说明大众文化并非真正域的产品设计、环境改善等,“品味”被彻底地世俗化的是“大众”的文化,“我们用‘文化工业’替换了那个了,成为当代日常生活的一个指标。正如香港太古广场表达语,为的是从一开始就排除与大众文化的鼓吹者的广告描述:“位于

8、香港心脏地带的太古广场,为追求相一致的解释:它是一种大众自发产生的文化,是通品味人士带来非一般的购物饮食新体验。试想像一下,俗艺术的当代形式。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文化工业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