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

ID:53744032

大小:1.48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4-25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_第1页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_第2页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_第3页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_第4页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调节第1课时公开课[自动保存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课人:程晓玲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课时)欢迎各位指导!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免疫调节激素调节其他化学物质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本章知识网络构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考纲内容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中频)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传递(高频)3、人脑的高级功能ⅡⅡⅠ1、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元传递的区别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4、实验探究:(1)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分析与设计(2)兴奋传导或传递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神经调节--考纲解析考点分析脑脊髓脑神

2、经脊神经周围神经中枢神经考点一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知识回顾1.神经系统的组成()()()()()()髓鞘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神经纤维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考点一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二)反射的类型:(三)结构基础:(一)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神经中枢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有大脑皮层参与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弧基础1___________(神经末梢)__2_______

3、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末梢+腺体等神经节(三)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各结构的判断方法通过神经节判断通过突触判断“—<○—”通过脊髓灰质前角、后角判断(三)结构基础:反射弧2、特点:(1)单向性(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2)完整性(缺少任意一环,反射将不能完成)思考:若刺激4,5有无反应?如有这种反应是反射吗?完整的反射弧相关刺激例1、(2012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4、()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即时应用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c【例2】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无感觉但能运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变式:传入神经损伤?B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特点效应器--收缩反应例3、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生

5、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指A处的感觉神经末梢及与之相连的皮肤B.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B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神经冲动在F处的传递方式一般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受体接受信息一定产生兴奋D.直接刺激E处,肌肉细胞E收缩,这属于反射活动的另一种形式B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细胞间传递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发生部位传导过程传导特点传导形式1、发生部位:2、传导过程:

6、图2-2外正内负K离子外流(协助扩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外负内正钠离子外流(协助扩散)方向: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速度较快4、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神经纤维(1个神经元)1、发生部位:突触(类型、结构)AB(1)轴突---细胞体型(2)轴突---树突型(3)轴突-----肌肉/腺体型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突触3、含有递质4、1、2、1、轴突2、突触小泡3、突触小体4、突触前膜6、5、5、突触间隙7、7、受体轴突膜组织液胞体膜树突膜6、6、突触后

7、膜突触3、含有递质14、1、2、1、轴突2、突触小泡3、突触小体4、突触前膜6、5、5、突触间隙6、突触后膜轴突膜组织液胞体/树突膜7、7、受体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发生部位:突触(类型、结构)2、传递过程:图2-2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速度慢原因:体现: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一个神经元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4、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细胞元间传递的区别突触小体突触后膜胞吐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细胞间传递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纤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