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

ID:53746970

大小:33.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2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_第1页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_第2页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_第3页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_第4页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9年9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t.,1999第21卷第3期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1No.3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李涌泉(宝鸡语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07)摘要:五四小说家的人格是伟大的未成品。受各有侧重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制约,两大作家群的人格选择侧重于义务或者权利的主体资格;人格心理由自持而自虐或者由自爱而自恣;行为模式具有积极的狷者或病态的狂者的显著特点。关键词:五四小说家;人格风貌;伟大的未成品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

2、975(1999)03-0073-07→五四小说家因人生价值观念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作家群:以文学研究会为骨干,包括新青年社、新潮社及乡土文学派小说家在内的作家群和以前期创造社为代表、包括弥洒社、浅草——沉钟社等小说家在内的作家群,前者注重于个体的社会价值,后者偏重于个体的←自我价值。各有侧重的人生价值观念使两大作家群的人格风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并且带有各自明显的局限。作为统一的整体,五四小说家的人格堪称健全和伟大,但作为单一的个体(扩而大之,群体——两大作家群之“群”),五四小说家的人格却未必伟大而健全。从“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3、[1]的时代要求着眼,我以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只能是伟大的未成品。一人格风貌的形成固然与自然秉赋、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但相当程度上仍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选择,甚至可以说人格风貌生成于个体自身的选择之中。从伦理道德层面上审视五四小说家的选择机制,我以为注重义务或者权利的主体资格,是两大作家群人格风貌的不同重点所在。由于侧重于追求个体的社会价值,更多地将自身视作手段、视作价值客体,以文学研究会为骨干的作家群尤其看重自身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亦即作为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他们抱定改造世界是应尽的责任的宗旨,督促一般人的觉悟,致力于社会改造的事业,对

4、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极其热忱,并且代着神圣的使命感进入文坛。无论作为社会成员还是小说家,他们都不失为周身散发着社会改造运动的热气的“社会人”,而自觉履行对于家庭的义务,乃至注重维护父母主宰自己的权利和由此而来的配偶婚姻,则是这一作家群成员在家庭生→收稿日期:1999-06-20作者简介:李涌泉(1954—),男,陕西黄陵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硕士。作家群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政治态度、文学思想和创作倾向的相同或相近等,但就深层原因说,却与其人生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作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作家。←广义的自我价值包括人对自身需要和对他人、社会需要的

5、满足。本文是就狭义而言。73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因为大弟将结婚而老母幼弟又需照顾,鲁迅毅然决定弃学谋事。由于家况清苦而辍学后,叶圣陶断然谢绝别人自愿资助他继续深造的好意,选择了以任教、卖文方式解决家庭困难的道路。庐隐从不曾品尝到母爱的滋味,却为接济寡母而辗转各地执教。王鲁彦家中经济拮据,未曾成年便肩负起家庭的重任。许钦文弟妹众多,他不仅深感肩胛上负担的沉重,而且因此直到而立之年还尚未婚配。他们含辛如苦地去支撑风雨飘摇中的家庭大厦,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叶圣陶坦然遵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鲁迅默默接受了母亲送给他的“礼物”。经父母的帮助解

6、除了旧式婚约的许钦文,竟因母亲的溺爱而产生了否定自己反抗包办婚姻举动的想法。享受着自由恋爱幸福的冰心,却认为婚姻自然应该先有家庭方面的赞许。朱自清则既有“家里已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什么可说”[2](P141)的哀怨,又有对亡妻的内疚:“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3](P159)注重义务的主体资格并不意味着全然放弃权利的主体资格。当这一作家群成员看重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小说家的责任,并且背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时,他们的选择亦有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因素在。尽管这是以克己、忘我为代价的,但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即便是单纯履

7、行人之子的角色责任,也事实上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然而,一旦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婚姻的操办权、决定权交到父母手中时,他们的人格选择便基本上只有负价值。如果说叶圣陶选择了不选择,冰心的认识建筑在以己父母之心度人父母之腹,忽略了社会大气候的基础之上,朱自清的选择则充其量只能是到头来对亡妻洒一掬克己爱人的人道主义泪水。鲁迅顺从母亲意愿的做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同时也成为他人格上难以洗涮干净的污点,即无论怎样供养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其实都是将母子之爱或履行对长者的义务建筑在对作为人的朱安的漠视的基础之上。“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说话,怎么

8、会生儿子呢?”[4](P60)岂能说这不是朱安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幸的抗议?“说话”固然不能导致“生儿子”,但至少意味着正视了作为人的朱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