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

ID:53755629

大小:666.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23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_第1页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_第2页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_第3页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_第4页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法到修辞—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4期(总184期)从语法到修辞木一马若瑟《汉语札记》评析姚小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北京100089)提要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于1728年撰成的《汉语札记》虽非第一部西洋汉语语法,却是首次分别考察官话语法和文言语法并将修辞融入其中,佐以丰富的书证和日常语例的著作。本文依据《汉语札记》的拉丁原本(1831)和英译(1847),先与卫匡国《中国文法》(约1650)、万济国《华语官话语法》(1703)略比,再分语音文字、语法、修辞评析其主要内容。马若瑟既通汉语语法,又懂修辞,且能用文言写作,在古今西方汉学家当中是分

2、析与运用并佳的罕见之例。关键词马若瑟汉语札记汉语语法西洋汉语研究一、《汉语札记》与先前的两部汉语语法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dePr6mare,1666一约1735),在江西袁州府宣教凡廿五年。他用拉丁文撰写了一部汉语语法,完稿于1728年。当年底,他抄就一部寄回巴黎,收件人为汉学家富尔蒙(EtienneFourmont,1683—1745)。关于马若瑟如何三寄其稿,所寄抄本或佚失或幸存,考察汉学史者多有记叙,这里不拟细说。只说其中的一部,收藏于巴黎王室图书馆,在l9世纪初被汉学家雷慕萨(JeanPierre

3、Abel—R6musat,1788—1832)发现并誊录;之后又经转抄,1831年始由英华书院印行于马六甲。印本正文计262页,另附一份28页的索引,为雷慕萨所编。至1847年,美国教士裨雅格(JamesGrangerBridgeman,1820—1850)改动少许内容,由拉丁文译人英文,而书名仍从原著,作NodgaLaeSinicae。拉丁文原名所含的notitia一词,既指观念、知识,又指记载、簿录,两个意思在马若瑟著作的题目里都有所体现。他使用这个词,而不愿承袭欧洲人在命名语法书时用惯的另外两个词,即grammatica(语法)和a

4、rs(技艺、语法术),似乎有一番考虑:主要是为了点题,以示其著与同类作品的区别;其次也是要表现一种贯穿于书稿中的谦逊态度:他只是想把自己研习汉语的体会和收获记录下来,与同人分享。本会前辈、意大利人卫匡国(MartinoMartini,1614—1661)的《中国文法》(Martinica.1650),马若瑟想必了解。西班牙道明会士万济国(FranciscoVaro,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汉语研究史”(11BYV003)的阶段成果。——641627—1687)的《华语官话语法》(Varo1703/瓦罗2003),也有可能到过马若瑟之手

5、,从这部语法面世至《汉语札记》成稿,期间隔开二十五年,他有足够的时日觅得一册。这两部早先的语法书,一部叫Grammatica,大抵属于狭义的语法,一部叫Arte,更为注重言语交际,围绕实用展开描写。综观整部作品的内容、布局、笔法,《汉语札记》与两者的区别都不小,不但讲解语言知识,也注意教授日常言语,在阐述语法规则的同时还兼顾修辞手法。就对汉语的宏观认识而言,马若瑟与万济国十分接近,只是关注的对象明显有别。例如,万济国区分“写出的词”和“说出的词”,广而言之便是书面语和口语,他在自己的语法书中只讨论后者。马若瑟不仅照样做了区分,先讨论“写出

6、的字”(1itteraeproutsinicescribuntur,英译theChinesecharactersaswritten),再讨论“说出的字”(1itteraeproutoreproferuntur,英译theChinesecharactersaspronounced),顺序也与万济国相同,而且以此为两条并行的干线来构建自己的作品,对万济国有意搁置的书面语也一样重视,这就让自己的著作显出了特色。《汉语札记》的正文含两大部分,篇幅大抵等长,分别讨论口语和书面语。进一步看,万济国区分了俗言、通言、雅言三种语体,而马若瑟也有相同的三分

7、。在1724年致本会某神父的一封长信中,他谈到中国人的语言可以划出三个层次:首先是“老百姓的语言”,比较粗俗,属于不假思索的言语;其次是“体面人的语言”,讲究用词,也更有礼貌;再次是“书面的语言”,距离口语很远,需要精心修炼才能掌握(杜赫德2001:III,282—283)。马若瑟的这种三分法,是由万济国那里继承来的,还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果呢?影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轻易断定两人之间有直接的承续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与汉语长期接触、又善于观察分析的西士都不难得出类似的见解,观点的一致可能只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已。现代有学者称,马若瑟第一个

8、对汉语作了“有用”的描写(Ineichen1987:268—269)。称“有用”是对的,称“第一个”却不妥。一本书有无实用的好处,一要看历史境围,二要看服务对象。卫匡国、万济国的语法书,在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