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论文.pdf

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论文.pdf

ID:53758136

大小:206.1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论文.pdf_第1页
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总14第年2第831期8期、飒互觞THESILKR0AD文学与语言I朱权《太和正音谱》刍议王介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摘要】宁王朱权是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其代表作《太和正音谱》在强调戏曲政治教化功能的同时,还力图提升戏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该书虽有一些内容承袭前人,但也有较多创新之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关键词]朱权;《太和正音谱》;成书年代;戏曲理论[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53—02朱权(1378~1448),号腥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南极遐可能,可见朱权的在认识到人心和音乐

2、的双向关系后,将戏龄老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也有文献称之为第十曲艺术的发展直接指向了王朝的巩固与兴盛,将戏曲创作六子)。《献征录》载:“宁献王权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须的主旨要求归结到粉饰太平,和悦民心,正如其书取名日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太和”。大多数的学者都将其解读成是朱权统治阶级的思不窥⋯⋯”①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都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想使然,毫无疑问,生长于帝王之家的朱权,接受的是皇家的佼佼者。1391年,朱权受封宁王。“靖难之役”直接改变了的治世教育,其父朱元璋虽穷苦出生,但是颇重文德,对于朱权的人生。朱棣胁迫朱权参与“靖难

3、”,间接夺其兵权还以历史、文艺以及宗教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朱元璋特“事成当中分天下”‘惑之。三年靖难,朱权“时时为燕王草别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他曾这样评价《琵琶记》:“如山珍海檄”,呵朱橡夺得帝位后,不仅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还将朱错,富贵家不可无。”又有记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权之前的封地赏赐给了胡^朵颜三卫。他请封苏州和杭州也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受此影响,朱权对于戏曲功能的看待被拒,最后改封南昌。历经数朝,寓居南昌的朱权,在几代皇自不仅仅认为是娱乐,我们再结合朱权的人生历程,他改封帝的猜忌和控制下,跟过去的亲王生活彻底划清了界限。南昌后便“神隐”韬晦,虽

4、努力保持与政治的距离,不敢丝毫朱权多才多艺,一生学术成就颇丰,清钱谦益《列朝诗表露出政治野心,但亲王的特殊身份又使他很难完全摆脱集小传》中这样评价朱权:“古今著述之富,无逾献王者。”④一种治世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南昌时期,朱权便有意作为剧作家的朱权,创作杂剧12种,今存两种。作为戏曲批扶持当地文化“弘奖风流,增益标胜”。⑦可以想见,一位本可评家的朱权,著有《太和正音谱》,被认为是中国戏曲评论的戎马天下、安邦定国的贵胄,因为被当权的猜忌在朝气蓬勃开山之作、现存的第一部北杂剧文体谱。《太和正音谱》成书的人生辉煌期就偏居一隅而碌碌无所为,时刻检点言行,唯年代颇有争议。根据作者

5、的自序,学界向来认为是1398年。恐朝不保夕。因此,他不得不把富余精力都挥洒在各种“闲”但是,夏写时、洛地、姚品文等诸位先生根据其内容以及版学问上。试问,在这样的一种人生境遇下,这位如履薄冰的本,认为成书年代应该在永乐七年(1409)前后。‘5)(太和正音亲王在字里行间究竟应该或者说能够表达出怎样的思想主谱》共八章。全书分成两个部分,前七章为上卷,第八章乐府张呢?有研究者诟病朱权的藩王意识,认为他强调粉饰,忽为下卷。根据篇幅与书名,不难看出下卷的曲谱是主体。《太视元曲最珍贵的批判现实的作用。@可以这样总结,朱权对和正音谱》写作的直接目的是作为乐府创作的指导用书。于戏曲的论断

6、是符合其个人身份的,换个角度看,他将杂今天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太和正音谱》中最有理论价剧、乐府和曲综合,将杂剧纳入乐府,提高到正统文学的层值的部分是《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和《杂剧十二次,着实提高了戏剧的地位。正如学者认为的那样:“他(朱科》三个部分。同时《太和正音谱序》中开篇的一段关于戏曲权)把戏曲看作是对‘太平盛世’颇为有益的一种艺术,这比的论断也颇受重视。李克和认为,朱权将“乐府”纳入礼乐建之那些顽固的污蔑、排斥、摧残戏曲的人来说,显然不可同设中,提出他以“太平”为宗旨的“戏曲教化说”,其论述的思日而语,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戏曲事业的发展。”@想直接来源于L

7、记》的儒家乐教思想。⑥《太和正音谱》上部,第一章为《乐府体式》,朱权列出了当然学界还有不同的声音,朱万曙认为,朱权并没有强15种体式,每种体式还加以简要说明。如丹丘体,豪放不羁;化戏曲功能的教化观,虽然提及“声教之美”,但笔墨重心却宗匠体,词林老作之词⋯⋯此处的“乐府”,夏写时认为是转向“世—礼乐—人心”关系的论述,认为“礼乐之和”完全“曲”的雅称,即E起董解元,下及明初诸家所作剧曲、散曲。@是得益于“太平之盛”,“太平之盛”才能使“礼乐之和”得以实闵永军认为“乐府”指的是散曲。@总之朱权所指的“乐府”概现,从而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