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

ID:53780078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6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_第1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2、【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

3、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

4、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

5、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6、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