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题.doc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

ID:53787278

大小:320.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07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1.递进变形;2.枢纽;3.张节理;4.地垒与地堑;5.水平断距;6.飞来峰和构造窗;7.叶理;8.流线;9.韧性剪切带;10.应变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和角度不整合;2.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3.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类()型;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5.劈理可以划分为()、()和()等基本类型;6.水平岩曾是

2、指倾角小于()的岩层;7.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用象限角法表示为()。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5.绘图说明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四、论述题(25分)1.沉积岩地区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9分);2.里卡德(Richard)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划分哪几种褶皱类型、各种类型由什么特点?(10分)3.用莫尔圆绘图表示双轴应力状态,并说明其物理意义(6分)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

3、2分)1.递进变形:从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岩石变形的全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演化)。)2.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3.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垂直于最大拉伸方向产生的节理。4.地垒与地堑:在水平拉伸变形条件下形成的正断层一般是高角度的(倾角60°±)。共轭出现的正断层相向或相背倾斜,并在运动过程中导致断块体相对上升和下降,从而形成地堑和地垒。5.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于被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断层两盘上相当层之间的水平距离。6.飞来峰和构造窗: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均是由老的地层组成

4、的异地岩块,叠置于由年轻地层组成的原地岩块之上,并因侵蚀作用造成一系列飞来峰和构造窗。7.叶理:岩石内透入性要素的面状排列。8.流线:主要是针状、柱状、长条状矿物(角闪石、辉石、长石等)、长条状析离体和捕掳体等长轴呈定向平行排列称为流线。9.韧性剪切带:一些断层不见断层面,但可见明显位移,称为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它们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10.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2.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3.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

5、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III)类(V)型;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30°)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5km)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5.劈理可以划分为(破劈理)、(板劈理)和(褶劈理)等基本类型;6.水平岩是指倾角小于(5°)的岩层;7.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300°∠50°);用象限角法表示为(N60°W,50°W或N)。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切穿第四纪沉积物;温泉;河流转向;河流阶地;地震。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

6、别。1.作用力方向与变形岩层之间的关系。2.岩层厚度变化。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

7、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类型I—穹-盆式:晚期滑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平行或低角度相交,但与早期褶皱的枢纽高角度相交或垂直。这种叠加型式相当于所谓的“横跨褶皱”或“斜跨褶皱”。两期背形叠加形成穹隆构造,两期向形叠加形成构造盆地,类型II新月-蘑菇型叠加:晚期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轴面夹角很大,两期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