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

ID:53820657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_第1页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_第2页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应有的“四问”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学素养的体现,需要公开课的磨炼,更需要日常课的积淀。我们经常听到这样评价一节课:师生似在进行平面的滑动,而不是立体的互动。这说明,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交流,真诚地对话,师生关系维持一种表面热闹实则“两张皮”的现象。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责任在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坚持“四问”,就可以赢得学生真正的喜爱。一问:你解读学生了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漫无边际地胡侃,有的趁机做小动作,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价值的活动却很少。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解读学生的行为表现,明察秋毫、尽收眼底。学生的

2、表情、动作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我们只有读懂了“人”,教学才会真正走向互动,这是其一。其二,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书读百遍,理解与感悟也可能是支离破碎的。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地解读学生的见解,对学生来说有引领与激励的作用。一句“你的意思是……吗”或“我听明白了,你想说的是……是这样吗”,这其中教师起到了桥梁作用,为以下的教学铺设了通畅之路。更重要的是,教师规范的言语既帮助发言者理顺了思路、规范完整了言语,又让其他学生听得清清楚楚,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倾听”能力的训练。二问:你耐心等待了吗?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我等待,你们

3、可别等待!”这句话是对学生的激励,同样也是教师修养的体现。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常常老师的问题一出来,马上就想看到小手林立,甚至还有“举左手代表不会,举右手代表真会”之说。其原因不外乎:一、不能冷场;二、举手多说明教学效果好。一旦学生沉默了(其实学生还可能在思考),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大胆一点”“看谁最勇敢”……教师虽然面带微笑,但是不悦与紧张依稀可见。这样,学生反而变得更加紧张,除极少数尖子生外,大多数学生还是观望或不知所措。每个儿童都有“胜任的内驱力”,每次读书、发言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都愿意表现一下。之所以不举手,可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或心理有压力。作为语

4、文教师,必须清醒地知道,即使学生把书读熟、读透了,面对老师的问题仍需要思考的时间、组织语言的时间。表面上课堂里静悄悄的,实际可能涌动着思维的暗潮,这是学习的又一佳境,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着。当然,如果确信是学生心理有压力,我们也可以像孙老师那样激励,或像于永正老师这样幽默一下:“我就喜欢发言错误的学生!”三问:你做到倾听了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见这样的情景:教师指学生读书或发言,自己却去板书或整理教具或做一些其他的小事。这时,学生还是在与老师对话吗?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对话者之一,学会倾听、认真倾听也是阅读教学真正实现平等对话的要素之一。教师认真倾听,一方

5、面体现了真诚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修养;另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倾听的榜样。四问:你和学生一起成长了吗?现代社会崇尚“双赢”。教育要实现双赢,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其实好老师也是磨出来的,是一课一课的教学、一班一班的学生磨出来的。当然,这“磨”不是用“那张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十年磨一剑”的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只要教师有心,每节课都可能跃出一朵精彩的浪花,都会给师生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积累起来教学专业能力就会慢慢提高,就会慢慢赢得学生的喜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