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

ID:5385051

大小:204.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_第1页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_第2页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_第3页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化混血_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88语言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7总第191期文化混血:中国古诗对美国诗歌的影响唐健禾严俊[摘要]中国古诗和美国诗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体系。然而,随着20世纪初中美之间外交、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发展,两种诗歌之间出现碰撞,彼此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加深。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我国古诗与美国诗歌由于文化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特点,分析中国古诗对20世纪美国诗歌的影响,从而为今天更为宽泛、更加深入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古诗;美国诗歌;文化差异;语言交流;意象;意境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

2、2007)07—0188—04作者简介:唐健禾,男,四川富顺人,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对比;严俊,女,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四川自贡643000中国古诗和美国诗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以万物的性灵,使得由这些事物所引起的情绪能体系和文化体系,其语言的差异无需赘言,由地域够在人的心中升起,同时,万物则得以人的性灵,的差异所引起的内容的不同也是不证自明的。然反映出人的性情。这样一种空灵境界就是一种天[2](P1232)而,随着20世纪初中美之间外交、通商以及文化人合一的境界,如陶渊明的诗歌《饮酒》中交流的发展,两种诗

3、歌之间出现碰撞,彼此的渗透所描写的情景:和影响不断加深。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来自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远而神秘的中国诗歌,给美国诗歌注入了一股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新之风,美国的诗坛出现了一些具有中国诗风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歌,其影响遍及诗歌的内容、情感的表达、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歌的韵律等方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因为心灵的沉静、淡泊,方能排除世间琐事的一、中国古诗与美国诗歌的差异烦扰,悠然地见到南山,体会到景的深意,而景不“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甚至中国文化中最古粘不滞地进入人的心灵,则染上了人的灵气,反映老、最广泛的概念。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出

4、诗人这种悠然、淡泊的心境,情景交融,景与人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中,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和谐地成为一体。的关系中。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此外,中国古诗非常重视诗歌中意境的创造。部分。因此,中国人不把外物与自我分开,而是主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客不分,内外无碍,物我相通。中国古诗的创作很而立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中国古诗的创作强调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1](P1.72)宗白华先生认为“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术的‘意境’。”可见“意境

5、是在文学创作和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再创造过程中,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渗透,以饱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含着美学理想与审美感受的主体情志为内在维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系,把无直接逻辑联系、相对独立的片段式艺术形[1](P126)物静观皆自得。”“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象,建构成多层次、立体的、动态的、空灵的、情景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人的性灵”。交融的、浑然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最高境[3](P1241)[1](P170)因此,这里的“空”是指一种沉静、淡界。”它是一种主观投射于客观,客观与主薄、心灵中不染纤尘的心

6、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观交融,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而构成的艺术境界,也自然的万物才能毫无障碍地进入人的心灵中,被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体现,如马致远的散曲[4](P1250)人充分认识和理解,与人的心灵融为一体。人得《天净沙·秋思》中的独特意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7总第191期本刊网址:www1xuebao1net189枯藤老树昏鸦,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他们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常小桥流水人家,常含蓄而委婉。所以,中国古诗中个人情感的表古道西风瘦马。达倾向于通过寄物托情等暗示的方法来进行,对夕阳西下,景物的描写虽然简洁,但却蕴涵深意,情感的表达断肠人在天涯。上显得

7、含蓄,但诗歌所包含的感情却丝毫也没有在散曲中的前四句,作者只是一连推出10个孤立减少。如前面我们读到的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秋思》,秋天黄昏凄凉景色的描写仅用几个不加风、瘦马、夕阳,勾勒出一幅苍凉的背景,然而却没仔细刻画的、简单而独立的意象就完成了,作者所有任何情感的表达。但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要表达的人在旅途那种悲凉、孤单的情感便寄托却以一种悲凉的基调把前面的众多孤立意象联系于这简单的意象之中,整首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