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

ID:5394459

大小:66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09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_第1页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_第2页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_第3页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_第4页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鼠疫耶氏菌—鼠疫;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严重的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耶氏菌----肠系膜淋巴结肉芽肿、胃肠炎、回肠末端炎1.1894年,法国Yersin和日本北里分别发现鼠疫杆菌,归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2.引起鼠疫,三次世界大流行,近几年死灰复燃3.鼠疫为我国甲类烈性传染病4.细菌战武器之一鼠疫耶氏菌鼠疫(“黑死病”)是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三次世界性大流行:六世纪(520~565),遍及欧洲,死亡近1亿人。14世纪~17世纪70年(1346~1665),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死亡达2500万人。19世纪末(1894)至20世纪中叶,波及6

2、0个国家。1994年,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流行肺鼠疫,并蔓延至附近城市甚至首都,死亡率可达30%鼠死行师道南(清)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卵圆形,两端钝圆浓染,有荚膜,G-。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28~30ºC,血平板24~48h形成无色透明花边样菌落;野生菌株形成R型菌落,人工培养后变为S型菌落,其毒力亦随之减弱(R-S变异);肉汤培养先形成沉淀,再形成菌膜,稍加振荡后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鉴别)3、抗原构造:18种F1抗原荚膜抗原,抗吞噬

3、和活化补体。抗原性强,特异性高,其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V-W抗原W是菌体表面抗原,V是细胞质中可溶性抗原,V-W组成毒力抗原,使细菌在胞内存活和促进肉芽肿形成外膜蛋白37ºC和含Ca2+条件下产生,使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导致机体发病鼠毒素(murinetoxin,MT)外毒素,对鼠类剧毒,可制备类毒素。主要作用于全身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坏死出血,导致血液浓缩和致死性休克内毒素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引起发热、休克DIC等4、抵抗力较弱。湿热70-80ºC10min或100ºC1min灭活;常用消毒剂5%来苏或5%石炭酸20min灭活;在蚤粪和土壤中能存活半年到1年;在痰

4、液中存活36天5、变异性可发生生化特性、毒力、耐药性和抗原结构等变异。菌落变异由R型转变S型,毒力减弱。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对鼠:鼠毒素对人:F1抗原、V-W抗原、外膜抗原、内毒素2、致病机制鼠蚤人蚤鼠类间发病和流行鼠死人人呼吸道腺鼠疫(单侧腹股沟淋巴结出血、坏死)人类鼠疫败血型鼠疫(高热、休克、DIC等)(胞内寄生)肺鼠疫(病人高热、咯血、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中毒症状,病人死后皮肤黑紫色,“黑死病”)三、免疫性鼠疫感染后获得牢固免疫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保护性抗体和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四、微生物学检查标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等(注意:无菌操作、严格防护)1、直接涂片

5、镜检涂片甲醇或乙醚乙醇固定5min~10min革兰或美兰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血平板28~30ºC24~48h无色透明花边样菌落肉汤培养基钟乳石现象3、血清学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五、防治原则1、灭鼠灭蚤2、接种疫苗3、加强国境、海关检疫(防细菌武器)4、治疗采用磺胺药、链霉素、氯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原则早期足量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