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

ID:53968874

大小:356.0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4-11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_第1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_第2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_第3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_第4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阅读专题精讲巧练专题一古诗词赏析【知识网络】《九年制义务阶段课程目标》在对初中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中学生要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来,在许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有增加了古诗词赏析的内容,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考点解读】“新课标”对古典诗词方面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秀的古典诗词,能够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其思想内容。本专题学

2、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应该是了解从哪些方面鉴赏古典诗词,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在今后的中考命题中,除了以往“识记”的考查形式之外,增加对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考查也是大势所趋。一、形象孔子说:“立象以尽意”。可见,鉴赏诗歌的形象十分重要。这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诗歌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所包涵的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它又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陶渊明的《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以是物象(意象

3、)。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的鉴赏,主要是对形象的识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二、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也是诗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因此,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对古典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炼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来进行。三、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

4、括各类表现方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四、思想内容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金题解剖】1、(西宁市2005年中考语文题)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寞

5、,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答案]豪放、热情凄愁借景抒情[解析]本题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两首都是写秋的诗歌进行了考查。《秋词》的一二句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表达了自己乐观豁达的心境,三四句则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抒发情感:在厄运面前

6、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总之,全诗的风格是积极向上的。《天净沙·秋思》则是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样一些充满凄凉之感的景物,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并且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温馨的景物描写衬托的环境更加凄凉,最后点染出“断肠人”内心的痛苦与凄愁。读懂了这些,我们对于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也就不难解答了。当然,答案中对于前两个空格的解答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问得不够到位,所以答法也不应唯一。2、(2004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1)~(2)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8、。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答案](1)A(2)答:“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