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应龙教授.doc

听华应龙教授.doc

ID:54005068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2

听华应龙教授.doc_第1页
听华应龙教授.doc_第2页
听华应龙教授.doc_第3页
听华应龙教授.doc_第4页
听华应龙教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华应龙教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华应龙教授的课,讲座有感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没有去之前就细细看了日程表发现有我最喜欢的,应说崇拜的数学名师华应龙教授的课和讲座,就等别的期待这次活动。因为在我没教数学之前就对华老师有耳闻。于是在去之前就做了一个小小的功课,在网上查阅的。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198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在职自学取得中文大专,本科文凭,后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1994年破格晋升为南通市最年轻的小学高级

2、教师,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00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讲课获的奖项举不胜举。他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第一、二、三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后参加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的编写(第八册主编)和实验指导工作(东北三省、内蒙片的负责人)。中国教育

3、电视台曾多次播放其教学录像,中央电视台在“当代教育”专栏;《人民教育》在“名师人生”专栏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多次播放这是他的著作我就是数学,又要出一本我不只是数学的著作也是中师毕业,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说实话有些好奇。但听了华教授的课和讲座彻底折服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华应龙的课到达了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充满智慧,充满创造性。一段小故事、几个啤酒瓶盖、一副扑克牌,在他那里都是绝妙的素材,都能变成一根魔杖,魅力无

4、限。因而,学生们喜爱他的课,因为抽象枯燥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老师们喜爱他的课,因为原来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富有内涵、美不胜收。专家喜爱他的课,因为他的智慧根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灵气却又是那么大气,而不是耍耍小聪明、玩玩小噱头。我们这次听华老师讲的课《找次品》中。就有这样几句精典语录。学校就是学着笑”“学问就是学着提问”不问就是没学问,特级教师就是特别着急的教师“分数就是先分在数。(这句是在讲座中提到的,我个人觉得挺好的,学生特别易懂,说实话我在去年教五年级分数时就没讲好。所以我就

5、把这句话记下来让其他老师借鉴一下,能用到最好,)课堂最美的风景在孩子的眼里”“思考着是最美丽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创造性正是表现在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成了日常的教学行为。在他那里,数学真正成为人人需要的数学、人人喜爱的数学、人人身边的数学、人人自己的数学。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然而华应龙做到了,而且了无痕迹。教育理念并不是挂在他的嘴上,而是体现在他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之中。他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渗透了科学的

6、教育理念。明明看来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可是仔细推敲,支撑它的却是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对人的尊重、是对美的追求……难怪张奠宙教授认为他的教学案例可以作为经典,刘兼教授说他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资深记者李建平的系列介绍更是对其赞赏有加。他几乎到国内的每个省都上过公开课,而且都是好评如潮,可以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这些课在华应龙那里却很是平常。他几乎每堂课都能让你拍案叫绝,又能让你会心一笑。你会说亏他想得出来,但你也会说确实合情合理。你会感到妙不可言,而又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教学的智慧,就是创造性,

7、毫无疑问,这对于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是十分需要的。  华应龙的创造性来源于他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挚爱,他爱他的学生,爱他的小学数学,他充满激情。为了他的孩子们,为了他的事业,他愿意殚心竭虑,千方百计,因而,他富有亲和力,一进他的课堂,就会被他感染、被他吸引,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么会教不好学生呢?如果你研究一下华应龙,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崇敬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还是华应龙自己说得好:“当今社会,信息多元、知识激增、学习终身,我们教师凭什么能够执掌人类的教鞭?‘唯吾德馨’!”一、华应龙的学生观华老师的这堂给我印象最深的

8、还是他在课堂上几次提到的“面向同学论”、“面向说话的同学”等话语,“和发言的同学面对面”这是我以前一直忽视的细节,今天听了华老师的课和点评后,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的确,平时学生发言都有面向老师的习惯,然后看老师的脸色来判断对错。坐着的同学有的听,有的不听,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缺少的是生生互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