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

ID:54015163

大小:129.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8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_第1页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_第2页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_第3页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3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Vol.23No.32004年6月JOURNALOFANHUITCMCOLLJun.2004王孟英学术思想初探周富明,费德升(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浙江平湖314200)关键词:王孟英;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219(2004)03-0004-03王孟英(1808-1868年),名士雄,孟英乃其张以退热消风解毒为主,临床疗效果能“十全八九”。字。浙江海宁人。孟英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聪又如对吴氏《温病条辨》“太阴风湿、温热、温疫、冬颖,“书一览即领解,十岁知三党

2、五服之别,通算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条,提出异议。认为术”(《王氏医案三编·庄序》),十二岁即潜心医学,尤在泾所言“温病伏寒变热,少阴之精已被劫夺,虽斯时其父病温而大便自利,“浦上林先生来视⋯⋯有新旧合邪,不得更用桂枝汤助热而绝其本”的论点时雄聆其言而心识之”。但其14岁不幸失怙,使他是符合临床实际的。他鉴于“吴氏此书,不过将《临失去了亲承庭训的条件,且家境到了“厨无宿舂”的证指南医案》温热、暑湿各案,穿插而成;惜未将《内地步。无奈,经荐赴婺,于佐理盐务之余,始终牢记经》、《难经》、《伤寒论》诸书溯本穷源,即使是叶氏其父弥

3、留之际之教诲:“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温热论》、《幼科要略》亦不汇参;至采附各方,不但世”。孟英抱济世活人之志,遂“足不出户者十年,手剪裁未善,去取亦有非当”。遂于咸丰二年(1852不释卷者永夜”,寻求古训,博采众长,并加以阐发。年)编纂成《温热经纬》一书。该书是一部颇具影响王氏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精深造诣,后世张山雷誉的温热病专著。书中对伏气温病和外感温病作了进其“临证轻奇,处方熨贴,亘古几无敌手”。(曹颖甫一步的阐明和发挥,充实了温病的发病机制和辨证等《经方实验录》)陆士谔认为:“清贤医案,惟王孟英内容,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

4、出了重要贡献。案最为善本。”(陆士谔《医学南针》)王氏生于医世之孟英毕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广寻精萃,锲而家,家学渊源,惜少年丧父,身处逆境,遂励志继业,不舍。其对《内经》、《难经》及仲景之书,于精心攻承家学而又博采众长,攻典籍而能阐扬精微。临证读、由源及流、悉心钻研的同时,对西方传入的解剖必殚思竭虑,诊余则勤于笔耕,为完善温病学术理论生理知识亦十分重视。在《重庆堂随笔》中还介绍了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故被后人誉为清代“温病四大西洋牛痘接种法。他认为“凡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家”之一。笔者拟就研习王氏医案初编、续编和三编理有未穷,即知

5、有未尽,若能穷理有据,则不论何人以及其有关著作,对其治学思想及临床特色作一钩言之,皆当信之,固不得异其人而异其理也”(引泰西玄。合信氏《全体新书》)。说明王孟英充分认识到学问1治学思想之不分畛域,除了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对西方孟英对前贤的学术观点,向不盲从,能抉摘搜的成功经验亦须着力引进。这种观点至今仍有现实剔,去非存是。其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所列之意义。霍乱皆是寒证论有失偏颇,并撰写《霍乱论》以纠正2临证特色之。其还在斋头挂“读书明理,好学虚心”一联以自王氏博采众长,识见超群,内、外、妇、儿各科齐勉。其苦志力学的精神,令

6、人钦佩。如对天行疙瘩、擅,外感、内伤诸病皆精。强调“临证必先辨其病属大头证的治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早有定方,何因,继必察其体性何似,更当审其有何宿恙,然后名曰清震汤,药仅三味:升麻、苍术、荷叶。孟英细究权其先后之宜,才可用药自然,手到病除,无枘凿之药理,感到“升麻、荷叶助其上盛之阳邪,苍术燥其垂不入矣”。恒宗喻氏“先议病,后议药”法则,主张“不竭之阴液”,用于此证,犹如抱薪救火,百无一生。主惑外显之假象”,重视“必探其源”,旨在“以期愈疾”。因此其治病重在辨证,并注重斡旋枢机,疏通经络,作者简介:周富明(1954-),男,主

7、任医师。保存阴液,消化痰热。42.1辨证为要王氏常曰:“辨证为医家第一要温补滞其枢机,痰饮胶着,风阳肆横,予炙鳖甲、龙务”,“辨证不明,动手便错”。故临证凡见虚实夹杂,骨、牡蛎、旋覆花、代赭石、黄芩、黄连、川楝子、贝母、寒热疑似,或阴盛格阳等证时,他无不“曲运神机,悉石菖蒲、茯苓、胆南星、犀角、羚羊角等药,数贴而平。心辨证”,以洞察出病情的真实原委。综观其医案,此例为阴虚肝旺体质而外感燥热之邪,医者误用表无处不渗透着辨证论治的精神。如诊治翁嘉顺染温散温补,致变证蜂起,险象丛生,其咎在于“提表助其病案,初发热,即舌赤而竭,脉数且涩。

8、该证初起从升逆,温补滞其枢机”,孟英改投熄风镇逆,清热蠲舌脉上即显露出热入营血、阴分不足之象。故王氏痰,用药重在调整枢机升降,疏瀹气机,终使逆者平诊后评议为平素阴亏,加之忧劳哀痛过度,五志化而滞者通,邪有出路遂化险为夷。(《医案续编》卷火,温邪外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