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

ID:54063370

大小:12.94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

2、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2、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三、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趣引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

3、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2、创建环境,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

4、、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      总之,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与锻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正不断地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每一个学生在

5、数学课堂这块广阔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发现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