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

ID:54147582

大小:1.4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13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_第1页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_第2页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_第3页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_第4页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车站防水施工方案第1章编制依据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08-2002)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99-1999)(2003版)4、地铁二号线中南路站车站结构防水施工图5、我单位长期从事地铁施工经验第2章工程概况中南路站是地铁二号线与地铁四号线合设车站,为地下二层车站,车站总长290m,标准段宽42.90m,盾构加宽段为47.1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30804.56m2,主体建筑面积为27720.36m2。车站共设置6个出入口,3组风亭、风道。第3章防水标准及原则3.1防水标准Word专业

2、资料.1、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人行通道、风道的机电设备集中区段、出入口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其余风道部位、风井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3.2防水原则1、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同

3、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并根据水文地质情况、施工方法、结构型式、防水标准和使用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综合确定有效、可靠、操作方便的防水方案,做到地铁工程防水万无一失。第4章防水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4.1车站主体结构防水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外包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措施。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为辅,同时严格控制结构缝及预埋件孔洞的防水,确保其效果良好。4.1.1结构自防水车站主体结构为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标准为P8,施工中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结构自身防水能力。一、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1、浇筑混凝土的基面上不得有明水,否则应进行清理,避免带水

4、作业。2、模板应平整,并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接缝部位严密不漏浆,以钢模板为宜。3、一般情况下,固定模板的螺栓不得穿过混凝土结构。防水混凝土结构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4、混凝土搅拌应均匀,入泵塌落度宜控制在140±Word专业资料.20mm,出厂塌落度与入模塌落度差值应小于30mm。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灌注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应超过2米。6、为减少初期开裂和温度收缩裂缝,应限制水泥用量,

5、控制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水:水泥+掺合料)应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GB/T50476)及结构图纸要求。7、严禁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加水。8、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2℃。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应尽量利用夜间施工,混凝土的外温差应不大于25℃。9、正确的养护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顶、底板应尽量采用蓄水养护,侧墙可以采用保水的覆盖层进行养护,保水养护时间10天,混凝土的整个养护时间应不小于14天。10、任何两施工缝之间的混凝土结构不应出现超过设计要求的裂缝。11、其他未详尽处按国家标准GB50208、GB50299等有关的规、规程执行。

6、12、由于结构采用叠合墙,侧墙无法设置柔性防水层,此时地下连续墙对衬混凝土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因此侧混凝土的配比、浇筑、养护等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防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早期裂缝的开展。二、结构自防水技术要求1、一般规定⑴车站主体结构抗渗等级P8(局部埋深超过20米处为P10)。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⑵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⑶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⑷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75℃⑸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

7、层厚度、强度等级要求等需参照结构图纸。Word专业资料.⑹防水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结构与土接触面不得大于0.2mm,背土面不得大于0.3mm,并且不得贯通。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与土接触面一侧受力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2、对混凝土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要求⑴结构大体积浇筑砼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砼必须采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结构顶、底板、侧墙均应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砼。在保证结构安全、耐久的前提下,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抗裂防水剂,限制膨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