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反思.doc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doc

ID:54151055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3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今天我的公开课讲的是《孙权劝学》,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认真考量并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了目标,选用了适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1、思路清晰、版块分明。《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文章,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我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单元目标的具体理解是:“理清作者的思路,”即认知目标: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通过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即人文目标:中

2、外名人传记,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最终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孙权的“劝”学艺术,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到达理解后背诵的目的。把整个版块分为“认识人物----接触人物-----了解人物”几大块,既符合了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了全体,又方便了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体现。2、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为了充分地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以“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和理念,组织了较丰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节课的体现

3、是突出的。特别是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验”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的语气,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另外,在重难点突破时,我设计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技巧性,从孙权“劝学的原因---劝学的目的----劝学的方法”逐步让学生明确了孙权劝学的三部曲即:“陈述必要---提出目标---现身说法”,从而让学生理解吕蒙从“辞”到“学”的必然性,最后通过鲁肃的“赞”来侧面烘托“学”的成效。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

4、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达到了举重若轻的教学效果。3、拓展实用、作业合理。在新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拓展延伸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的凸显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以往教学中流于形式的问题,我让学生找了课外关于“劝”的的名言警句,并大声朗读,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作业安排为“背诵全文”完成了目标。除此之外,板书规范美观、清晰实用;语言生动,简洁清晰,评价得体。但是,不足之处也值得思考:1、引导欠缺,铺垫不够。学生不能马上明白这一版块的设计用意,如果多设置几个启

5、发性的问题,学生作答时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整个课堂的流程也就自然通畅一些了。2、写未呈现,练笔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的时间,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4、时间仓促,马虎显露。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用的是传统的表述,设计时考虑不周。“教学反思”几个字,由于时间匆忙,忘了加上。另外,如果教学中人物关系梳理的更清楚些,课件展示及时跟上教学流程的话效果会更好。不过,这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活动过程,让我获益良多,以后我会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方艳丽2014年6月17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