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的诊疗现状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

ID:5415256

大小:336.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_第1页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_第2页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_第3页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_第4页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蚕豆病的诊疗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年2月第15卷第1期JChinaPediatrBloodCancer,February2010,Vol15,No.1·3·蚕豆病的诊疗现状张志泉金润铭红细胞葡萄糖一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估计全世界有患者在3亿以上,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国家、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在我国,此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I、江西、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发病率较高,

2、北方地区较为少见。G6PD缺乏在临床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新生儿黄疸、药物或感染造成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和先天性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以下主要介绍蚕豆病。1病因本病是由于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G6PD基因定位于Xq28,全长约2uKb,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515个氨基酸。G6PD缺乏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半合子和女性纯合子均发病,G6PD缺乏显著,而女性杂合子发病与否,取决于其G6PD缺乏的细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故称为不完全显性。迄今,G6PD基因的突变已达14

3、0种以上拉1;中国人的G6PD基因突变型有28种,其中最常见的是G1376T、G1388A和A95GHJ。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其基因突变型相似,而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其基因突变型则差异很大。2发病机制红细胞糖代谢主要是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进行,尚有少部分经磷酸戊糖旁路进行。G6PD是红细胞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谢中所必需的脱氢酶,它使6.磷酸葡萄糖释出H+,从而使辅酶Ⅱ(NADP)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NADPH是红细胞内抗氧化的重要物质,它能使红细胞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并维

4、持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通讯作者:金润铭,E·mail:erke_.xiehe@yahoncoln.cn·专题论坛·性。Cat是过氧化氢(H:0:)还原成水的还原酶。GSH的主要作用是:①保护红细胞内含硫氢基(.SH)的血红蛋白、酶蛋白和膜蛋白的完整性,避免H:O:对含一SH基物质的氧化;②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共同使H:0:还原成水。G6PD缺乏时,NADPH生成不足,Cat和GSH减少。因此,当机体受到氧化物侵害时氧化作用产

5、生的H:0:不能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O:作用于含一SH基的血红蛋白、膜蛋白和酶蛋白,致血红蛋白和膜蛋白均发生氧化损伤。血红蛋白氧化损伤的结果,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和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body)的形成,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表现为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变形性改变,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而发生溶血。蚕豆病是指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后而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幢J,关于蚕豆病的发病机制,过去提出过种种学说,如中毒、过敏等,但现已发现,其溶血机制是由于蚕豆中两种糖苷类化合物:蚕豆嘧啶核苷及伴蚕豆嘧啶核苷对

6、红细胞氧化作用的结果【2.4J。但很多G6PD缺乏者在进食蚕豆后并不一定发病,故认为还有其它因素参与,尚有待进一步研究。3临床表现该病国内多发于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其发病率分别为8.7%、7.3%和4.6%15,6J。常见于5岁以下4,JL,男孩多见,常在蚕豆成熟季节流行,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如粉丝)均可致病,母亲食蚕豆后哺乳可使婴儿发病。3.1临床特点①发病急剧,潜伏期由2h到15d不等,一般为l~2d。②前驱症状:全身不适、头晕、倦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持续l一2d。③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表现:迅速出

7、现面色苍黄、黄疸、尿色深或酱油色尿,部分病例可有肝脾肿大。④重症病例出现全身衰竭:重度贫血、嗜睡、休克、惊厥、昏迷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3.2临床分型3.2.1Gasbarrini分型【71①顿挫型:此型患者表万方数据·4·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年2月第15卷第1期JChinaPediatrBloodCancer,February2010。Vol15。No.1现为头痛、四肢痛、黏膜皮肤苍白以及某些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但无血红蛋白尿。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②轻型:除有上述症状外,有轻度的血红蛋白尿。一般在1

8、周内可恢复,甚少需住院治疗。③重型:此型病人呈发作性,起病急剧,血红蛋白尿明显。患者面色苍白、黄疸、极度衰竭,可有少尿,也有呕吐和腹泻。常需住院治疗。④暴发型:此型发病更为急剧,有大量和较长时间的血红蛋白尿,病人呈深度黄疸,严重贫血貌。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h内死亡。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