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

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

ID:5419880

大小:280.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0

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_第1页
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_第2页
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注射剂致药源性水肿61例文献回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海峡药学2009年第21卷第11期·药物不良反应·呋喃唑酮致多发性神经病36例临床分析余琳玲,陈洁芳,黄跃金(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摘要:对我院1998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由呋喃唑酮所致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因胃肠疾病服用呋喃唑酮,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服药后出现多发性神经病的时间为3周~13月.平均1.8月。29例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B族维生素等治疗2月.治愈3例(8.4%).好转18例(50%)。无效13例(36.1%),2例放弃治疗。关键词:呋喃

2、唑酮;多发性神经病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09).011-0232.01呋喃唑酮又称痢特灵.常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菌痢、胃溃疡等病,不良反应有多发性神经病等。目前在大医院几乎都被喹喏酮类等新的抗菌药所代替,因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基层医院应用较广泛。少数个体医院将呋哺唑酮等药灌制成秘方使用,病人买药自用。本文对本院1998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呋哺唑酮所致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36例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32~70岁,平均43.5岁。其中急慢性肠炎17例,胃病19例。有糖尿病史4例。服用呋喃唑酮剂量:0

3、.19,1日4次(7例),0.29。1日3次(14例),0.291日4次(11例),4例服用剂量不详。最短服用l周,最长服用1年。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后1—3月出现周围神经受损表现,最早者3周出现症状.最迟者服药后13个月出现症状。有4例停药后1~3个月出现症状。36例患者均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表现对称性四肢远端麻木、无力.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腕踝关节以下阵发性剧痛.严重者足下垂、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9例行周嗣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潜伏期延长.其中15例波幅明显下降。20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化验正常。1.2方法3例

4、未停药的立即停用痢特灵,所有患者均予维生素Bl100ragim、弥可保500pgim,1日1次.激素、三磷酸腺苷、丁咯地尔针等静脉滴注,疼痛剧烈的用卡马西平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理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疗程2月。2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例(8.4%),好转18例(50%),无效13例(36.1%).2例放弃治疗。3讨论呋喃唑酮为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原药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极微溶于水与乙醇.遇碱分解,在光线下渐变色。由于价廉,疗效好,以往常用于胃肠道感染.成人一般0.1--0.29,1日3次,一般疗程3~7d,临床上因剂量过大或作者简介:余琳玲,联系电话:13857071801。E—mai

5、l:lswzhh@163.oom·232·服用时间过长。剂量超过1日O.69或总量超过49时易引起多发性神经病【l】。本文36例均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胃溃疡后致多发性神经病.病人服药剂量每天超过0.49达11例.治疗慢性肠炎服药时间最长达1年,总量远远超过39,提示呋哺唑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往往与应用的剂量和时问有关。呋喃唑酮致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为抑制有关糖代谢的酶系统.使精代谢发生障碍.神经组织能量来源受阻.累及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从而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炎症。原有糖尿病和维生素缺乏者,更易引起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2J。神经传导异常是周围神经受损的重要指标,提示周围神经有节段性脱髓鞘改变

6、及轴索变性.可为诊断及预后提供较客观的电生理依据。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对称性四肢末梢痛觉减退、疼痛及运动障碍,甚至肌肉萎缩.NCV提示四肢周围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变性。21例治疗有效患者NCV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轻度轴索变性,表明以脱髓鞘改变为主的病人预后良好。13例无效患者随访1年,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者服药时间分别长达163d、184d、209d、351d.症状稍有改善,其他9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损害.NCV均提示周围神经有节段性脱髓鞘合并严重轴索变性。提示严重轴索变性患者预后差,特别是同时合并糖尿病。本组病人均在基层医院如乡镇卫生院、私人诊所首诊,4例为个体医师将痢特灵等药灌制成秘方。

7、本组5例患者误诊慢性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上如怀疑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应注意详细询问服药情况.特别是有无服用秘方史者。以免延误治疗。老年人更应高度注意,适当减量,或尽量避免使用,本组病例老年人9例.6例治疗无效,3例服药时间短,发现早。治疗有效。使用呋喃唑酮时,I

8、缶床医生用药时要明确剂量、服用时问。注意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医源性伤害。参考文献【1]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五版.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