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想要的爱.doc

给我想要的爱.doc

ID:5423007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给我想要的爱.doc_第1页
给我想要的爱.doc_第2页
给我想要的爱.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我想要的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他想要的爱(一)数学组苏福亮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常规的备课、上课、改作业、和同学谈心,我还能做些什么呢?特别对于陈冠宇同学。个体资料:姓名:陈冠宇姓名:男年龄:10岁外形:比较瘦小,有点像只小猴子平时表现:属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特别容易激起愤怒并大喊大叫,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说话并乱动同学的文具;规矩意识差,无论什么课堂我行我素,甚至下座位乱跑或者突然大声说脏话;下课从来没有走过,都是一路小跑,好似躁狂发作一样……(我的回忆里充满了痛苦)以前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也可能我是班主任的影

2、响力,他在课堂上还有所顾忌,虽然也偶有发作,但提醒之后还能收敛一会儿。进入五年级后,他的表现越发突出;每天课堂上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发作,处理会影响全班的进度,不处理他会变本加厉无所顾忌;如果他那天生病没来或者课上没有“精彩的演出”,我的感觉就俩字——舒服!我曾经和他的父母进行过N次的交流,我曾建议他的家人领着他去做心理咨询,我的建议是这个孩子需要安静的环境进行单独的学习,而和同伴的共同交流应该仅仅局限在玩耍。我的收获是:他的父母准备告我歧视他们的孩子。我想我错了!我知道我的底线:我不能对他进行惩罚!一方面是我的思想里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3、需要尊重,另一方面是我也不想因为他一个人的教育而影响我的发展——这是自私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做法。但我知道我错了,无论对他还是他的父母,我都是错的,这样的结果说明我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的内心,我没有弄明白他和他的父母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出现了沟通的障碍。也就是说,我没有换位思考。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当领导对我进行表扬的时候,虽然我嘴上说没什么领导表扬完就忘了,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如果领导批评了我,我也说是自己考虑不周能力不足,可心里却在想干的多错的多,什么都不做就没有什么错了。如果碰到一个批评人就爱上纲上线,声嘶力竭,从态度到能力全盘否

4、定的领导,虽然明知是自己有不足,可还是不愿先在内心分析自己的问题,而是先抱怨唠叨领导一番,使领导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自尊心在起作用。一旦批评伤到自尊心了,那就会引起内心的矛盾痛苦状态,这时的心理保护机制就会起作用,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否定批评,借否定批评的人达到否定批评内容的效果,这样一来,内心认为批评内容是错的,那么伤害我的自尊心就是不对的,结论就是“我没有错,是你们的问题”,这样一来心理平衡了。如果归因到自己的问题,那会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为不仅要承受批评者的尖酸刻薄的话语,还要分析自己的客观问题,进而还得提出合理的针对策略,也就

5、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连串的问题如果没有结果,就会一直处于心理压力下,就会引起焦虑的情绪反应,这是不好受的。由此看来,最省心理能量的方式就是责备外界,虽然收获甚少;最大进步的方法是在自尊心压力下客观分析发现问题,改进并付诸行动。相比之下,常人的选择就不难理解了。当我告知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他自己也许想改变,但这需要先承认自己是错的,这是伤自尊的;然后还要制定改进措施并付诸行为,这是需要意志力的;而这样的过程肯定不是愉悦的情绪,这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的。既然认知、情绪和意志力都不匹配需要改变,那这过程也就不是简约而自然的。再加上孩子本身更多的是按照本

6、我的意愿在行事,碰到这类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否定老师,进而否定批评内容,那什么都不用改变了。他的父母其实也知道孩子的问题,他们肯定也因此而苦恼甚至痛苦;他们也肯定付出过努力去改变孩子但是没有达到效果;他们在内心中也曾经分析过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原因造成的并且将矛头指向过自己的家庭教育,在那个阶段他们应该也有完美的计划将孩子改变过来体现自己的成功。可是一切都在时间中慢慢转变——孩子的行为变的更糟糕了,他们的计划变的越来越不可行了,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承受对未来的焦虑,如果孩子将来不好怎么办?内心的痛苦如果持续下去必将导致自我精神的崩溃。这时候

7、自我保护机制开始起作用:我们家庭有原因,但我们努力改变了;学校肯定也有原因,而我们改变不了学校和老师,所以关注点转移到学校和老师身上,结果发现老师果真批评孩子多,学校果真没有给孩子那么多的受表扬的机会,哦,我们的努力没有效果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学校和老师没有像我们一样对待孩子呀!“原因”找到了,警报解除了,而学校和老师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心理平衡了。也许就是这样吧!我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爱有两种,一种是你想给的爱,另一种是我想要的爱!多好的总结,精辟的解释了“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原因。这就是不同认知主体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知。我理解了

8、孩子和他的家长,接下来我应该先了解他们想要什么爱吧。2013.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