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doc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doc

ID:54242307

大小:26.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5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①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②策略之二:注意调控提问的

2、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所以,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③策略

3、之三: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以6:4为宜。④策略之四: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

4、断。所谓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课堂提问后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等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例如,在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上,某教师提问20次,而学生沉默了16次,课堂提问引起的沉默率达到了80%。多数问题的思维含量普遍偏低,问题缺乏启发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是提问引起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回应人数寥寥,或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让听者云里雾里。实际教学表明,这种提问几乎都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