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新理念.doc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

ID:54324904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5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_第1页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_第2页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_第3页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_第4页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新理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新理念面临新的教学理念,物理教学应该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的教学理念来设置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自觉地实施这方面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去启动学生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觉探索物理现象、研究物理问题,以达到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就特别提出教师观与学生观这一课题。课题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

2、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①就以物理习题来讲,物理题型千变万化,但同一知识范围的各题之间总有彼此相关的联系,只要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题型间总有相互连接的“题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题目加以改造重新编排题设条件得出新的习题,这样教学相信对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所强调的从“教会学

3、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②再就是我们教学之后的复习,这必须引起我们教学实施者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单一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深入化、发展化。另一方面,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年龄偏小的现象,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比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设置课堂提问,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的情景。现就我粗浅的想法和做

4、法与同行共勉,希望能与同行有所交流。      一、设置科学的课堂提问   1、紧扣基础知识,层层深入的提问。例如在复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时,可设置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这一连串的深入提问,自然促使学生要去把串联电路的特点、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

5、素全部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主线。   2、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这种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例如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当然、还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小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6、研究讨论式的提问。讨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讨论,强化了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讨论后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例如:将额定值分别是‘110v、15w’和‘110v、60w’的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上,两个灯泡的发光情况是怎样的?讨论中,学生们得出一些错误结论,如‘两灯都会正常发光’等。但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又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时,首先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但‘110v、15w’的灯泡更亮些。象这样通过讨论、共同

7、思考,会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加强了掌握知识的牢固性。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基础,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来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二、以题为本、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认知   我要说的以题为本就是以例题为本来变换题型,把选择题,填空题或计算题相互变化,这可以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思维局限、也克服了分析问题的片面性,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达到共识、共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这对提高课堂效

8、率,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例题1、一块砖,将它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哪种放置对地面的压力大?哪种放置对地面的压强大?为什么?   题目亮出,先让学生思考,弄清放法不同时,有哪些量在变?哪些量不变?在他们已经心中有数时再作进一步启发:现在要把   此题编成选择题、填空题,该如何设置问题?让学生先自编,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争先提出自己的方案,老师要认真倾听,然后师生统一写出新的习题如下(这里暂写两例)。   自编一:一块砖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